
基金经理:高股息资产最具性价比
2024年“赛程”已过半,市场还可能有哪些机遇?基金经理认可A股低估值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并积极挖掘投资机会。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总经理曾豪看好A股后市走势。他建议下半年可整体沿着资源红利和新质生产力两条主线进行配置。在国际宏观环境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具有高股息优势的上游资源板块及红利板块具有较高的配置性价比,同时受益于保险资金的配置。

基金经理持续超配科创板 成机构掘金重要阵地
科创板已成为公募基金配置资产的重要阵地。据测算,截至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比例为9.76%,对科创板的超配比例由3.2%提升至3.39%科创板已成为公募基金掘金的重要阵地。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继续超配科创板,多只科创主题基金高仓位运行,部分新成立的基金也在迅速提升仓位。多位基金经理表示,三季度将保持高仓位运行。

迭代投研体系 直面生态重塑 公募深挖科创新价值
伴随科创板“硬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公募基金在科创投资中收益颇丰。截至7月19日,科创板基金中有7只成立以来回报超过50%,22只基金成立以来回报超过20%,其中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大成科创和交银科技创新灵活配置成立以来回报超过100%从2019年到2024年,肩负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和推动经济创新转型使命的科创板走过了第一个五年。良好的开局,为未来铺陈出无限的可能性。

百亿基金经理丘栋荣离任 中庚基金如何应变?
百亿级基金经理丘栋荣的离任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7月21日,中庚基金发布公告称,丘栋荣因个人原因自2024年7月19日起卸任中庚价值领航等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同时不再担任中庚基金副总经理等职务。二季度末,中庚基金旗下共有6只基金,管理规模189.72亿元,其中5只为丘栋荣管理。其实,早在4月底就有丘栋荣将离职的传闻。

指数基金对A股“定价权”猛增!占公募前50大重仓超五成
规模持续增长的被动指数型基金(以下简称“被动基金”),是今年以来重要的增量资金之一,其逐渐掌握越来越多A股定价权。兴证策略团队最新研究显示,二季度被动基金继续扩容,截至二季度末,被动基金持有A股的市值已经超过2万亿元,占全A流通市值的比例上升至3%,较2023年同期增长接近50%。值得关注的是,被动基金在偏股基金重仓股中的相对占比也进一步提升。

央行“降息”10个基点 短端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关注短债基金、货币基金配置机会
7月22日,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是近段时间以来较大幅度的一次调降。而从业内分析的角度来看,此次短端利率已经隐含了1~2次的降息预期,不过短端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和可能性。未来,短债基金和货基等短端组合可以继续挖掘投资价值。

基金大举加仓这些港股!
今年二季度,港股市场开启一波强势反弹后陷入调整。与此同时,一些港股仍获公募大举增持,涉及公用事业、信息技术、金融、可选消费、工业等领域。腾讯控股、美团-W、快手-W、小米集团-W等成为陆港通基金重仓股。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在A股及港股估值均在低位、风险溢价均在高位的背景下,有望开启盈利与估值修复的戴维斯双击行情。可关注互联网、电子、有色金属、创新药等领域投资机会。

二季度12028只公募基金总规模30.71万亿 债基为增长主力
根据各家基金公司披露的二季度数据,截至6月30日,全市场共有12028只公募基金,合计份额为29.67万亿份,合计资产规模为30.71万亿元。较一季度末相比,公募基金数量增长276只,增幅2.35%;份额增长1.81万亿份,增幅6.49%;资产规模增长1.87万亿元,增幅6.47%。

这类基金 规模增长近百亿!
在日本、印度、美国市场纷纷走牛刺激下,投资者全球配置理念的认可度与日俱增,然而QDII额度紧俏,北上互认基金逐渐吸引市场目光。实际上,早在2015年7月1日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就正式起航,北上互认基金数量达到39只,涉及20家香港持牌资管机构,其中38只已在内地公开销售。

QDII持续高溢价!两只沙特ETF提示:下午或停牌
7月22日,多只QDII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其中,纳指科技今日上午再度停牌一小时。复牌后,纳指科技ETF价格有所回落。截至10时50分,纳指科技ETF场内交易价格跌超3%,溢价率回落至12%附近。值得注意的是,两只热门沙特ETF也发布公告称,若基金在7月22日上午收盘时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幅度未有效回落,基金有权申请7月22日下午开市起停牌至收盘。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