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加速“出海” 拓展全球市场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日前,华泰柏瑞基金香港子公司华泰柏瑞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柏瑞国际”)获得了香港证监会核发的1号(证券交易)、4号(就证券提供意见)及9号(提供资产管理)牌照。往前追溯,2024年末,证监会网站发布的批复文件显示,核准华泰柏瑞基金在中国香港设立华泰柏瑞国际。2025年1月份,华泰柏瑞国际注册成立。近年来,公募基金加速“出海”趋势显著,国际化布局成为行业新动向,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公募基金加速“出海”,在境外设立子公司。例如,2021年8月份,永赢基金设立香港子公司永赢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复;2022年4月份,睿远基金设立香港子公司睿远基金(香港)有限公司获批复;2023年7月份,嘉实基金获准在中国香港设立嘉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25年6月份,兴证全球基金在新加坡设立兴证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的申请获批复。此外,朱雀基金、广发基金、创金合信基金等公募机构正在排队申请设立境外子公司,海外业务拓展呈现加速态势。
公募基金“出海”带来了多方面积极影响。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募基金‘出海’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资产的便利渠道,有助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同时,这也有利于引入更多资金,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这一国际化战略正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出海’为公募基金带来了第二增长曲线。”北京格上富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研究员毕梦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激烈,“出海”意味着进入容量更大的市场,有助于公募基金实现收入多元化,平滑公司的整体业绩波动,将业务布局于特点各异的市场中,也可增强公募基金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财务韧性,形成全球化竞争优势。
“‘出海’有助于公募基金拓展业务版图,挖掘新的盈利增长点,缓解竞争压力;还有助于公募基金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投研、管理等综合能力。”孙珩表示。随着QDII业务规模突破7300亿元,跨境投资需求持续释放,基金公司正通过国际化布局构建新的增长极。
除了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外,公募机构也积极布局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近年来,QDII基金数量和规模均得到较大增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QDII基金数量仅为168只,规模达1288.94亿元。截至今年7月末,市场上共有QDII基金321只,规模达7300.44亿元,跨境投资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多数公募机构QDII额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的最新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我国累计批准的QDII额度已达1708.69亿美元,证券基金类机构累计获批额度为942.90亿美元。其中,易方达基金以77.80亿美元的额度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华夏基金(67.70亿美元)和南方基金(60.20亿美元),头部机构优势持续巩固。
此外,中金基金、安信基金、泓德基金等12家公募机构仍排队等待QDII业务资格的审批。在“出海”过程中,公募机构也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孙珩认为,公募基金需从能力建设、合规运营、资源布局等多维度发力。首先,公募基金应强化国际化投研能力,组建熟悉境外市场规则、政策与产业逻辑的专业团队,深耕海外细分市场,搭建适配全球资产配置的投研体系;其次,需要夯实合规风控功底,建立覆盖跨境交易、汇率波动、地缘风险等的全链条风控机制;最后,优化跨境服务能力,依托境外子公司完善本地化服务网络,加强与境外渠道、托管机构等的协同,推出契合境内外投资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并培育国际化品牌认知,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公募加速“出海”有望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责任编辑:73)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