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长钱长投:4.8万亿活水“浇灌”资本市场新生态

网络 2025-08-19 14:46:13
基金 2025-08-19 14:46:13 阅读

  【导读】ETF长钱长投:4.8万亿元活水“浇灌”资本市场新生态

  资本市场正见证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18日,全市场ETF总规模已突破4.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年末激增上万亿元,这种规模的持续显著增长反映了机构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的入市意愿与信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万亿元级增量的背后,是保险、年金、养老金等长期资本通过ETF工具进行战略性布局的集体行动,更是“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的深度落地。

  ETF凭借分散、透明、高效的特质,成为匹配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推动长期投资理念的重要载体。随着《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顶层设计的出台,ETF正架起连接长期资金与国家战略优质资产的坚实桥梁,为资本市场注入持久稳定的发展动能。

“三投资”理念与长钱长投深度契合

  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三投资”理念与“长钱长投”策略正形成战略共振。

  富国基金ETF投资总监王乐乐明确表示:“推动‘长钱长投’不仅是稳定市场、优化结构的需要,更是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

  政策层面,华安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苏卿云指出,监管部门通过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红利,系统性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今年1月发布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产品体系、生态优化等12个维度对行业进行支持和规范,进一步助力搭建‘长钱长投’市场生态。”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进一步补充道。

  投资者教育也成为理念落地的催化剂。据苏卿云透露,华安基金2025年上半年举办线上线下投教活动近150场,服务触达数千万客户;上交所“ETF主题活动月”等创新形式,有效推动长期投资理念从认知到实践。这种双向奔赴成效显著:境内ETF年内净流入约2500亿元,其中沪市贡献近1800亿元,规模超千亿元的ETF达5只。资金正从短期博弈转向长周期配置。

ETF矩阵精准匹配长钱需求

  跟踪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科创系列指数的宽基ETF凭借着对核心资产的全面覆盖,成为长线资金的配置主力。

  庞亚平指出,在资本市场调整阶段,宽基ETF往往呈现份额逆势增长,起到“稳定器”作用。这一特性被机构资金深度认可。平安基金ETF指数投资部负责人钱晶进一步透露,截至2025年初,宽基ETF机构配置占比较2024年初大幅提升19.64个百分点,股票ETF中,机构投资者穿透占比已达62.14%。

  与此同时,主题型及行业型ETF正成为场内资金布局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张晓南将科创主题ETF定义为“硬科技产业链价值发现的核心工具”。半导体、AI算力、生物医药等细分赛道ETF的繁荣,与鹏华基金系统性构建的“科创ETF工具箱”、嘉实基金重点布局的“科创芯片ETF”形成战略呼应,精准引导资金流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苏卿云更是强调,此类产品引导资金流向国家重点领域如硬科技和新兴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价值投资”提供坚实载体。

  今年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债券ETF在投资者资产配置组合中扮演波动“减震器”的作用。

  “在利率下行环境中,债券ETF以确定性收益吸引长期配置需求。”海富通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陈轶平表示,全市场债券ETF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客户群体中不乏债券资产的长期投资者,体现出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的强劲。

ETF长钱入市重构市场逻辑

  过去几年,机构投资者正成为ETF生态的中坚力量。国泰基金量化部基金经理黄岳引用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底,机构通过ETF持有股票型基金比例已超40%,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5年初,股票ETF与债券ETF的机构投资者穿透占比已分别达62.14%和84.9%。”钱晶也引用数据进一步佐证。

  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韩贤旺指出,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机构资金在近年来逐步加大ETF的持有,标志着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的良性生态正在有序成型。

  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柳军观察发现,ETF对于整个投资生态改善效果正逐渐显现。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之间的良性竞争格局正在形成,被动投资的发展倒逼主动基金摒弃短期的排名竞赛,将长期稳定地战胜指数作为核心目标;同时,被动基金管理人也需要更多运用主动投资思维,通过配置或轮动策略帮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相对收益或者更好地管理风险,两者“产业升级”的方向可以说是殊途同归,最终形成协同发展、互促共进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ETF的低成本特性显著降低长期投资的摩擦损耗,高透明运作强化投资者对价值逻辑的深度认知,广泛的产品覆盖则精准匹配多元化配置需求,三者共同构筑起‘长钱’对接优质资产的高效桥梁。” 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罗文杰进一步阐释其内在逻辑。

长钱长投的星辰大海

  未来,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深化和养老第三支柱扩容,长期资金供给将持续拓宽。工银瑞信基金经理赵栩从宏观经济视角预判:“良好的宏观经济数据反映了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落地和经济基本面的不断企稳,中长期资金持续增配权益市场。”

  更深远的变革在于资本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张晓南展望,ETF将更深层次融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成为硬科技产业链价值发现的核心工具。有效破解硬科技赛道投资“头部化”与“长尾化”的平衡难题。

  罗文杰的愿景更具使命感:ETF通过深入挖掘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具备可持续成长能力的企业价值,引导长期资金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既能实现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更能以专业投资力量推动资本、产业与创新的良性循环,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ETF市场4.8万亿元体量的背后,是理性投资理念的广泛普及,是价值发现机制的系统性优化,更是长期资本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生动实践。

  博时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分析师陈奥指出,公募基金正以深度研究锚定价值本质,用长期视角穿越市场波动。当更多耐心资本通过ETF流向硬科技、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领域,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活力的资本市场时代正加速驶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