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政策与资产配置:向2016年看齐吗?
在价格信号持续疲弱的背景下,“反内卷”是当下最重要的政策主线之一,自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到今年两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政策强度持续提升。“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的政策叙事,让人联想到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而2016年是让投资人兴奋的,商品迎来大牛市,股票资产等来了“健康牛”,债券先扬后抑,由牛转熊。那么,当下的反内卷和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有何异同?“反内卷”,意味着资产配置向2016年看齐吗?

(一)本轮反内卷和上轮供给侧改革有何异同?
1)何为反内卷?根据 7 月 1 日《求是》杂志《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文章,“内卷式”竞争主要涉及企业和地方政府两类行为主体。企业端表现主要有3种:一是,低价竞争。二是,同质化竞争。三是,宣传营销“逐底竞争”。地方政府行为也体现为3类:一是,违规补贴。二是,盲目上马。三是,市场分割。

2)形成原因的差异:内卷的原因更多元,上轮产能过剩更多指向经济周期问题。对比本轮反内卷和上轮供给侧改革的形成原因:①上轮产能过剩更多指向经济周期问题。②本轮内卷原因更多元,淘汰落后与过剩产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3)表现形式的差异:当下更聚焦新兴制造业中下游,上轮聚焦于上游资源品。以资本开支/(折旧+摊销)衡量企业扩张情况,筛选当前“内卷”程度更高的行业,会发现:上一轮供给侧改革过剩行业集中在上游资源品。本轮反内卷涉及到的行业以中下游的制造业为主。

4)政策目的和政策逻辑差异:当下重在构建统一大市场,上轮重在改善企业短期盈利。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中,政策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当期过剩产能和企业利润萎缩问题。本轮反内卷需要着眼长期,兼顾多方面。在具体方式上,更聚焦于制度层面的改革和完善。

(二)资产配置向2016年看齐吗?
1)2016年国内资产表现:商品迎来大牛市,A股等来了“健康牛”,债券先涨后跌。2016年,是投资人丰收的一年。大宗商品迎来大牛市,南华商品指数上涨52%。A股市场等来了“健康牛”,万得全A全年上涨20%。债券市场先扬后抑,由牛转熊。

2)本轮商品怎么看?本轮反内卷主要聚焦的行业并非黑色板块相关的传统行业,而是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同时,由于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有效地实现了行业整合与产能去化,传统上游资源品的资本开支扩张情况并不严重。因此,短期对于传统上游资源品影响或较低。

3)本轮权益怎么看?对于A股市场而言,当前与2016年的市场相比:估值起点类似。相较于2016年市场的不足之处在于:当前已有的提振需求侧的政策相对温和。相较于2016年市场的优势在于:政策强调稳住股市,中央汇金公司担任“类平准基金”角色。产业趋势层面,当前正处在AI产业浪潮上行期。结构里,聚焦于市场关注度很高的新能源行业加以讨论。反内卷政策成效或有望率先落地,对于锂电而言,价格内卷程度相对较低。对于光伏而言,所面临的情况最为复杂,但当前行业估值低,潜在弹性高。

4)本轮债市怎么看?对于债市而言,相比于2016年,最大的差异或在于当前市场对于需求侧的政策预期相对平和。策略上,规避尾部风险,不在利率低位博弈长久期收益。在波动中做波段,把握中性久期的静态票息,收益率预期弥补转向优质“固收+”。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反内卷”,意味着资产配置向2016年看齐吗?)
(责任编辑:66)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