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成热议话题:肥胖问题与瘦身经济解析

网络 2025-07-11 03:00:43
基金 2025-07-11 03:00:43 阅读

  从今年全国两会开始,“体重管理”频频登上热搜。减肥不是一个挺私人的事儿吗,怎么突然就上升到国家高度了呢?

  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的肥胖率超过了50%,人数已经超过4亿人,全球第一。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也不容乐观,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超重。如不控制,到2030年,中国成年人的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而儿童达到31.8%。

  孩子胖乎乎的是挺可爱,可肥胖与糖尿病、脂肪肝等200多种疾病强相关,且有重疾低龄化趋势。治病要花钱。有研究预测,如果中国肥胖问题持续蔓延,到2030年,国家每年需要拿出4200亿元来给超重肥胖人群治病,占全国医疗总费用的四分之一还多。

  再从市场层面来看瘦身,减肥需求催生了丰富多样的产业——代餐食品、减肥茶、功能性保健品等琳琅满目;健身服务行业也蓬勃发展,健身俱乐部、减肥中心不断涌现,人们经常走着路,就被浑身肌肉的帅哥拦住,注意,他不是要你的微信,而是往你手里塞传单,健身吗?减肥吗?健身的苦不是人人都咽得下的,很多人选择了医美,瘦身塑形项目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2024年中国瘦身塑形市场规模增长至620亿元,占医美整体比重的28%,瘦身经济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

  各色消费行为充满了经济学规律,更演变成一些有趣的经济现象。小美从决定减肥开始,用了一年时间减了二十五斤,她没去健身房,而是买了各种健身器械、跑步鞋、瑜伽垫、瑜伽服等,她很少去聚餐了,选择在家做饭,烹饪各种健康食物,基围虾、三文鱼,好牛肉,包括各种低GI蔬果,她算了一笔账,一年下来减了二十五斤肉,却并没有多花多少钱。反观小嘉,健身房私教就花了大几万元,还买了很多代餐、减肥茶、减肥减脂的保健品……重点是小嘉还没瘦几斤——她已经在寻求吸脂及进口减肥药物的帮助了。

  经济学家说,减肥第1天的努力和第100天的努力,对于减肥者来说心理成本是不同的,第100天的努力因为要付出更多的坚持,承受更多的诱惑,心理成本会更高。对于有些人,少吃是省了点钱,但心理内耗却增加了,例如小嘉就在减肥过程中陷入数据焦虑,每天频繁称重,精确计算每一餐的热量,一旦体重出现波动或未达到预期目标,小嘉就会陷入严重的情绪问题中。

  “瘦”字始见于《说文》小篆文中,“瘦,臞也。”本义是指肌体肉少、脂肪少,后又引申有细小、瘠薄、贫穷、稀薄、减损之义。所以“瘦身经济”绝不只是减肥,有时候也指裁员,企业美其名曰“瘦身计划”,着眼于长远发展。

  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直接取代了许多工作岗位,造成了失业,裁员重灾区涉及互联网和科技行业、金融行业、消费与零售业、制造业及房地产等,6月份外媒报道,谷歌近期向多个部门的美国员工推出自愿离职计划;英特尔中国预计部分部门裁减幅度要达到50%,微软将从2025年7月中旬开始在全球裁员。

  这里面裹挟着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在购物中心基本都变成了大食堂,餐饮业态比重迅速增大,甚至达到了六成以上的商业面积,出了购物中心的门,满街除了小门脸,还有很多摊贩,贩卖的都是人间烟火,各色美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