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年内自购权益类基金超26亿 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
【真金白银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公募年内自购权益类基金超26亿元】7月以来,有两家基金管理人发布自购公告:其一,7月1日,华商基金公告称,已于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型基金。其二,7月4日,大成基金公告称,大成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除了上述两家之外,今年以来还有兴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博时基金等超过20家基金管理人已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据Choice测算,截至7月6日,今年以来,公募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26.19亿元,是去年同期自购金额的3倍多。
公募年内的自购情况,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在市场震荡之时果断出手。4月8日,多家基金公司发布自购公告。其中,博时基金运用固有资金合计6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招商基金运用固有资金5000万元投资旗下股票型及混合型公募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二是在基金新发时积极自购。以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为例,交银施罗德基金、东方红资管等均进行了自购。三是基金经理常态化自购逐渐增多。近期多位基金经理公开基金投资情况。
监管部门也在持续引导基金管理人自购权益类基金。1月23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将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等指标的加分幅度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基金管理人加入自购阵营,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公募基金将真正实现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