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利主题ETF总规模超过千亿元 同比增长1.45倍
【导读】红利主题ETF总规模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长1.45倍基金公司积极布局产品叠加市场资金持续涌入,助力红利及高股息主题ETF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红利主题ETF总规模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长1.45倍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全市场跟踪红利、高股息相关指数的权益类ETF合计48只,资产净值达到1020.63亿元;对比去年同期417.29亿元的总规模,同比增长1.45倍。

16只ETF公告上市 最高仓位38.91%
今日2只股票类ETF发布上市公告书。从公告的最新仓位来看,广发恒生A股电网设备ETF股票仓位为27.21%,科创200股票仓位为0.00%。

又到年末大考时:债基“限购潮”来袭
临近年末,债券型基金扎堆“限购”。仅12月18日,包括富国泓利纯债(A类份额)、长信稳惠、中银乐享、汇添富中短债、永赢添益在内,至少有13只债券型基金发布了暂停大额申购的公告。若拉长时间看,12月以来,暂停大额申购的债券型基金超过100只;同时,还有一些债券型基金发布调整大额申购规则的公告,如对单个基金账户设定了单日申购金额上限,本质上也是限制了规模资金的申购。

高溢价之火又双叒烧向QDII基金 多家公募额度告急 限购已成常态
QDII基金又双叒溢价了。除了标普500ETF、纳斯达克100ETF等热门标的之外,标普消费精选、泛东南亚科技ETF、香港创新药ETF等产品也被买出了溢价。仅在12月17日和12月18日两天,就分别有8只和6只QDII基金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公告。

部分基金重仓方向悄然生变
年末已至,不少基金经理积极调仓换股。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只基金的单日净值表现与其三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的单日股价表现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背离。在重仓赛道出现调整时,有基金单日净值反而明显走高。有业内人士表示,到了年底,不少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风格变化和自身的投资框架,对持仓进行调整,以期获得更好的收益。

科技“选手”暂时领跑 红利基金不甘落后
公募基金业绩排位赛战况胶着,已进入冲刺阶段。从当前排名靠前的绩优基金来看,主要为布局科技赛道的产品,基金经理包括雷志勇、王晓川、金梓才和周德生、何奇等。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剔除成立时间未满一年的基金,今年以来共有4895只主动权益类产品(A/C份额未合并计算)获得正收益,占比超66%,收益率超20%的产品有470只。

基金决战年终排名 科技股成角力方向
距离年终只有几个交易日,基金年度排名战更加趋于激烈。从目前排名情况看,科技主题相关基金领跑,大摩数字经济混合基金一骑绝尘,银华数字经济股票、财通景气臻选等基金紧随其后,但第二至第十的基金业绩差距非常小。从影响因素看,科技股接下来的走势,或将直接决定最终的年度排名。

选成长还是选红利 跨年行情下基金分歧加大
尽管成长风格在当前基金业绩来源上仍占主导,但有关成长与红利的策略分歧在加大。随着年末部分成长基金在跨年仓位切换之际瞄准红利股,以及基金公司开始对相关红利基金实施限购,这些现象都表明,跨年特殊时间段市场策略开始出现明显的分歧。

政策与内需齐发力外资公募看好中国市场
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海外政策的波动对中国资本市场构成了新的挑战。不过,随着国内利好政策持续落地和结构性行业的崛起,外资公募认为投资者有望在2025年捕捉到更多优质的投资机会。多家外资公募分析人士表示,股市方面,通过优化消费结构、加大内需驱动以及实施多元化出口策略,中国A股市场依然蕴藏着丰富的投资机遇。

超六成主动权益类基金实现年内浮盈 科技赛道产品业绩表现亮眼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在有业绩记录的4500只(只统计主代码)主动权益类基金中,超六成产品实现了年内浮盈。其中,年内浮盈在20%以上的产品有281只,年内浮盈在40%以上的产品则仅有18只。整体来看,今年9月下旬以来,权益市场走强对主动权益类基金助力较大。从目前基金产品表现来看,科技赛道产品业绩表现突出,有两只数字经济主题基金业绩暂时“领跑”。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