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退市新动态:主动退市增多,退市不免责
8月8日晚间,两家公司宣布退市。其中,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天茂”)发布公告称,拟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ST天茂A股股票在深交所的上市交易;大唐高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高鸿”)因财务造假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告知书,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多元化退市渠道进一步畅通,主动退市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公司数量增多。在“应退尽退”原则下,资本市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逐渐形成。
主动退市案例增多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主动退市公司分别有1家、4家、1家、2家和1家;今年以来截至8月10日,已有5家公司宣布主动退市。主动退市增多,在于严监管下“应退尽退”理念深入人心,企业选择主动离场。
*ST天茂主动退市则是一种止损选择。业内人士表示,截至目前,*ST天茂2024年年报仍未披露,显然是问题公司,9月初公司即将被强制退市。与此同时,公司股价自5月份利空消息公开后明显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主动退市应是目前的最佳方案。
“A股主动退市案例增加,具有标志性意义。”深圳大象投资控股集团总裁周力表示,年内5家上市公司宣布主动退市,数量增加,直接映射出注册制改革下“应退尽退”政策的深化落地。
退市指标完善细化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多元化退市渠道进一步畅通。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今年以来,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指标的上市公司有10家,交易类退市9家,财务类退市9家,规范类退市1家,主动退市5家。剔除重复部分进行计算,宣布退市的公司已达30家。
随着近年来退市改革不断推进,退市指标不断完善细化,进一步精准出清“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2024年,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进一步严格退市标准,推动实现进退有序、及时出清的格局。
退市不免责
近年来,随着退市常态化,退市公司数量增多,监管部门强调“退市不免责”,强化投资者赔偿救济,坚持“退得下、退得稳”。如2024年全年55家上市公司退市,证监会对35家退市公司及责任人的违法违规问题“一追到底”。
近日,退市近一年的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博动力”)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财务造假,证监会拟对越博动力及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以合计3080万元罚款。
郑彧表示,“退市不免责”是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是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如果存在财务造假、信披违法违规等问题,需要处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还要赔偿投资者。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