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出台 强化反洗钱监管

网络 2025-08-11 22:20:26
证券研报 2025-08-11 22:20:26 阅读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研究起草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以落实新修订的反洗钱法要求。

  围绕《管理办法》涉及的四大关键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问题一:最新监管规则对于个人存取现金超过5万元有什么要求?

  业内专家:反洗钱法规定了“基于风险”的工作方法,明确根据风险状况采取尽职调查措施。《管理办法》为落实反洗钱法,不要求对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一律了解资金来源和用途,而是规定,仅在洗钱风险较高的情形下采取强化的尽职调查措施。

  这么做是为了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保障公众正常的金融服务,体现了监管部门进一步平衡好洗钱风险管理与优化金融服务的意图。

  问题二:制定《管理办法》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业内专家:制定《管理办法》是落实反洗钱法和迎接国际评估的必然之举。2024年11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已经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管理办法》及时补位,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工作的具体要求,进一步细化规则,有利于金融机构落实法律要求。

  问题三:在我国金融业的反洗钱实践中存在哪些挑战?

  业内专家:2007年反洗钱法施行以来,金融机构持续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依法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工作,完善洗钱预防措施。但近年来出现的洗钱风险案例暴露出部分金融机构尽职调查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问题四:《管理办法》如何更好筑牢“反洗钱”防线?

  业内专家:《管理办法》强调“基于风险”原则,细化不同风险情形下的差异化措施,正是要促使金融机构走出“机械化”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误区,真正建立起动态、精准的洗钱风险防控机制。《管理办法》更加强调“基于风险”方法,要求金融机构要结合风险状况开展客户尽职调查,不得采取与风险状况明显不匹配的措施。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