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鼓励券商加码并购重组 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
【导读】提升执业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监管鼓励券商加码并购重组业务
见习记者舍梨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加强自律管理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推进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引导提升投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对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的投入,加强中介机构职责边界和“过罚相当”的责任认定问题研究。
自2024年“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并购重组业务已成为券商寻求收入新增量的主要路径之一。2024年年报显示,42家上市券商中,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总额为44.42亿元,行业分化显著。
受访券商人士表示,《实施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坚定了公司对并购重组业务持续加大投入的决心,将从调整组织架构、优化资金配置机制、加强技术平台建设等多方面支持并购重组业务。
资源配置向并购业务倾斜
在监管层对并购重组、行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将部分核心资源向并购重组业务倾斜成为券商股权投行业务破局的重要抓手。受访券商人士表示,投行正积极响应《实施意见》及“并购六条”政策导向,以一系列务实举措和布局深耕并购重组市场。
浙商证券兼并收购总部负责人付仕忠表示,《实施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坚定了公司对并购重组业务持续加大投入的决心。一是从投行层面成立专门的兼并收购领导小组;二是优化资金配置机制;三是利用智能化工具提升效能,系统性加强技术平台建设。
华安证券也高度重视并购业务发展,并从组织架构层面进行了调整。据介绍,华安证券较早成立总部一级部门并购融资部,统筹规划并购业务发展。此外,引入外部智库资源,与内部专业团队形成“双轮驱动”。
国联民生投行人士表示,公司设立专职并购部门,集中负责并购重组业务的信息梳理、撮合与推进,同步强化人力配置支持,并优化完善并购业务激励机制,激发团队专业服务活力。
提升资产定价和撮合能力
并购的达成并非易事,一桩并购案背后涉及各方利益和诉求。对于投行而言,开展并购重组业务面临的挑战相互关联且更为复杂,对于执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付仕忠表示,一方面,优质标的是市场稀缺资源;另一方面,交易双方可能存在一定的估值分歧,进而阻碍交易进程,因此,证券公司要设计合理的交易架构方案,提高交易灵活性及交易效率。
在受访人士看来,投行的“打法”也要随之调整,尽快改变投行业务团队对IPO业务标准化模式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实现从通道思维向可投思维的转变,强化资产定价和撮合能力。
“资产定价是锚定交易价值的核心基准,撮合能力是疏通价值流动的关键纽带。”国联民生投行人士认为。
华安证券投行人士认为,并购重组中如何定价是一道难题,投行在并购重组业务中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服务深度”,为客户提供全周期“保姆式解决方案”。
在付仕忠看来,投行在并购重组业务中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多维度协同。首先,伴随技术赋能与产业升级,投行团队要具备更深层次的产业理解能力和价值发现能力;其次,要具备创新方案设计能力;同时,资金资源整合能力也非常重要。
走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活跃的并购市场背后,财务顾问业务竞争格局已经悄然形成。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44家券商作为独立财务顾问或财务顾问服务并购重组项目。头部集中情况明显。
受访人士表示,在券商财务顾问业务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市场格局下,券商需立足差异化、专业化能力构建,头部券商充分发挥综合化资本运作能力,中小券商走精品化发展路线。
谈及中小券商的突围策略,付仕忠认为,一是聚焦细分产业领域乃至少数上市公司;二是立足区域市场;三是强化交易方案设计、合规风控等专业能力;四是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基金、中介机构等各方协同。
“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生态系统将更加完善,包括投行在内的各方参与主体协同深化,提供市场化工具与配套服务。”付仕忠认为,未来1~3年,并购重组将持续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的重要抓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华安证券投行人士表示,投行并购重组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解决问题的不可替代性”,头部券商凭借资源广度与复杂交易处理能力,在大型、跨境、战略性并购中建立壁垒;中小券商通过细分领域深耕与服务,在区域市场、细分行业标的中找到生存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