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中国企业出海潮涌: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制造出海”到“智造出海”,从“商品输出”到“价值共创”,从“单兵作战”到“产业链协同”……“十四五”期间,中国企业出海潮涌,闪耀全球。
作为“扬帆出海”的主力军,上市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不断拓展多元化出海路径,加速实现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跃迁,以一系列卓越的战绩,绘就中国企业出海新图谱。
出海潮涌
“十四五”期间,出海成为上市公司实现全球化战略,助力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万得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366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境外业务收入,占A股公司总数的68%;合计实现境外总收入9.52万亿元,较“十三五”收官之年2020年增长56.58%。
作为主力军,制造业上市公司出海成绩引人瞩目,2024年合计实现境外总收入6.3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75.42%。一系列行业龙头公司加速出海,携手“朋友圈”走向国际舞台。
在产业结构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构筑了新的外贸增长极。长城汽车、长安汽车、江淮汽车2024年境外业务收入相比2020年增速均超600%,宁德时代2024年境外业务收入1103.36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14倍。光伏行业龙头公司近期海外大单捷报频传。
“十四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大幅增长,实现了从产品设备出口到技术标准输出的战略跃升。部分传统出口优势行业在“十四五”期间也完成了从出口到出海的过渡,家电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境外业务收入占比达38.52%,仍是企业出口和出海的重要力量。
产业拓链
产业链出海、生态圈出海成为“十四五”期间中国企业出海的关键词。龙头上市公司充分发挥链主优势,带动上下游企业出海效率提升。
从出海目的地来看,“十四五”期间,中国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局势,积极拓展出海版图,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和投资份额大幅提升。
“十四五”期间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上市公司产业链出海的重要阵地。2025年,上市公司在东南亚布局的产能将持续释放。拉美跃升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兴增长极,比亚迪在巴西的工厂首车正式下线。
随着中非合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工程机械龙头在非洲布局持续深化。消费电子领域,传音控股通过本地化创新助力品牌出海,在非洲智能手机市场建立绝对优势。
“出海目的地的选择具有比较明显的行业特征。”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杰表示。
并购升温
2024年以来,上市公司跨境并购再度升温。万得数据显示,以首次披露日计,A股公司及其子公司2024年披露的跨境并购共计216起,同比增长了32.52%,达到近五年的高点。
“跨境并购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直接购买海外品牌,二是对核心技术的收购,三是对于渠道的收购。”王勇表示。
过去几年内,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能源矿产等领域涌现出一批跨境并购经典案例,帮助上市公司打开国际市场。相比于跨境并购,对外直接投资是上市公司布局海外市场更常见的方式,企业通过将生产环节乃至整个供应链体系向海外迁移,构建完整海外供应链。
资本市场上,2025年,硬科技龙头加速落实出海战略,掀起扎堆赴港上市小高潮,以期实现国际化融资,强化全球竞争力。
直面挑战
在优势产业迈向高质量出海的新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中国企业出海仍将面临多元的风险和挑战。
“关税依然是现阶段出海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风险。”王勇说。王杰表示,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着重加强对政治、法律、财务、经营和文化等五方面的风险管理。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长聘副教授朱虹认为,从股东导向向利益相关者导向的转变,是跨境并购成功的关键。
展望中国企业“十五五”出海前景,业内人士多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
“目前来看关税的影响已经见底,中国企业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王勇说,“出海的机遇是动态变化的,未来几年整体有几个大方向。一是绿色出海,二是产能出海,三是在基建和新基建领域蕴藏了巨大机遇。”
“出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出海还是要锚定一些基本的价值观。”王杰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