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券商在华发展:制度型开放下的新机遇与新动能

网络 2025-09-05 00:25:41
股市要闻 2025-09-05 00:25:41 阅读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证券行业引进外资机构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已有16家外资券商,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外资券商在华展业乘势而起,既得益于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金融开放)的历史机遇,也依托中国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外资券商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引入国际经验与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了市场生态的多元化和行业标准的国际化,也正逐步成为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力量。

  笔者认为,外资机构与中国市场“双向奔赴”,从三个维度生动展现出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第一,开放深化,外资机构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政策为外资券商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自2020年中国取消外资对券商持股比例限制以来,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从合资到控股再到独资,外资券商的准入门槛逐步降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这些政策举措为外资券商创造了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深耕中国市场。

  在此背景下,摩根大通、高盛、渣打等国际金融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设立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目前,全行业共有16家外资参控股券商,其中11家为外资控股、5家为外资独资券商,外资机构已成为中国证券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业绩跃升,外资券商展现强劲增长动能。

  亮眼业绩,是外资券商深耕中国市场成效显著的“硬核”证明。今年上半年,外资券商呈现出资本实力与盈利能力同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16家外资券商总资产合计532.8亿元,净资产合计29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6.96%,资本实力的基本盘稳步夯实;营收与盈利端更是实现跨越式增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3.6亿元、净利润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88%、580%。这一系列数字的攀升,是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提速、市场活力持续释放的直接体现,也印证了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

  外资券商规模和业务的显著增长,不仅体现业务扩张成效,也反映其在中国市场的服务能力与盈利模式持续优化。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为外资券商提供了“施展所长”的空间。随着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市场对多元化、专业化、全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些业务机遇,恰好与外资券商的优势高度契合。在跨境业务领域,外资投行凭借成熟的全球网络和估值定价能力,可以助力中资企业“出海”实现价值发现;在财富管理与衍生品领域,其精细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和风险管理工具,能满足高净值客户与机构客户的复杂需求;在绿色金融与数字化转型赛道,外资机构在ESG投资、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经验更为丰富,能够在这些新兴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第三,竞争赋能,外资入局激活证券行业新活力。

  外资券商不仅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助力者。外资机构可以为行业带来可借鉴的管理经验、技术系统和创新业务模式,有助于中资机构加快转型步伐,提升服务水平。面对竞争,中资券商也在积极应对,比如在跨境一体化管理上补短板,在专业化服务能力上对标国际。这种良性竞争推动了整个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水平不断提升。

  当然,外资券商在华发展同样面临挑战。文化适应和本土化融合依旧是外资券商需要面对的问题,其需要更好地理解中国市场的特性和客户需求,实现全球资源与本地需求的有效结合。同时,外资券商也需要思考在本土化过程中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正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方向稳步前行。外资券商的蓬勃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实际成果。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深化,外资机构有望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推动中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