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材料龙头:资本市场赋能,共筑大国重器“材料根基”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浪潮里,一批深市上市公司正以尖端材料科技为“筋骨”与“血脉”,助力大国重器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尖端材料科技与资本市场赋能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不仅助力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更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从碳纤维复材打破国际垄断,到特种钢材淬炼“钢中之王”,再到永磁材料驱动全球绿色能源革命,光威复材、中信特钢、金力永磁等企业以“硬核创新”,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更借助资本市场赋能,成为支撑大国重器崛起的“材料脊梁”,书写了中国材料产业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故事。
资本市场赋能产业升级
2017年9月,光威复材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上市近八年来,公司利用IPO募集的不到十亿元的资金,建设了两条碳纤维生产线和一个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形成了目前以碳纤维为核心,上、下游互相协同的六大业务板块,培育出的新质生产力推动公司不断实现产品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资本市场为依托,光威复材等企业通过上市融资与资本运作,为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注入关键动力,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了从“技术攻关”到“产业化落地”的跨越。
金力永磁2018年创业板上市后,通过IPO、可转债、股权激励等资本工具实现快速发展。2019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7亿元增至67亿元,增长近3倍,总资产从28亿元增至123亿元,增长了3.4倍。2024年,公司并购内蒙古银海新材,打通稀土回收产业链,实现“生产-回收”绿色闭环。
中信特钢2019年通过重组完成整体上市,成为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特钢上市公司,为中信集团实现“金融+实业”双轮驱动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此外,通过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募集资金用于“三高一特”等关键项目建设,增强了在高端特钢市场的竞争力,推动公司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核心能力自主可控
面对国外在高端材料领域的技术与装备封锁,光威复材、中信特钢、金力永磁等企业均以“啃硬骨头”的决心攻克核心技术,实现从“受制于”到“自主可控”的转变,自主创新成为企业突破封锁的核心路径。
光威复材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民营企业,推动国产碳纤维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并正在努力从大到强,与世界先进水平从跟跑到并跑,目前,光威复材已经成为我国装备用碳纤维材料的主力供应商。
再看,金力永磁自主掌握晶界渗透核心技术,可减少50%至70%的中重稀土用量,2024年该技术产品占比超90%,凭借此优势跃居全球稀土永磁产销量第一。
中信特钢所生产的高端轴承钢产销量连续十余年全球领先,高端汽车用钢、工程机械用钢、风电用钢、海洋系泊链钢、矿用链条钢、连铸大圆坯等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
三家企业的技术突破,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更改写了全球材料产业竞争格局。
筑牢创新“护城河”
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标准话语权构建,是深市材料龙头企业保持领先的核心密码。研发投入与创新体系构建成为企业筑牢技术壁垒的关键支撑。
在研发投入上,光威复材近五年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8.5%以上,300余人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均历经小试、中试、产业化全流程,实现管理、技术、工匠三位一体的老中青全覆盖的人才梯队,截至2024年,公司累计获得授权知识产权证书931件,其中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770项、外观设计专利76项、软件著作权12件,国防专利15件。
金力永磁2024年研发费用达3.21亿元,占营业收入4.74%。目前,公司已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及专利体系,包括晶界渗透、配方体系、晶粒细化、一次成型、生产工艺自动化以及耐高温耐高腐蚀性新型涂层等技术。这些核心技术已经获得各领域客户的高度认可,并已取得多个国际客户的项目定点和大批量订单。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包括欧、美、日等海外地区,公司共拥有已授权和在审中的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27件。
中信特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项目,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获得了多项国家、行业的科技进步奖励。2024年,获授权专利476件,其中发明专利162件,国际发明专利20件;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标准28项,其中ASTM标准1项。
锚定高增长赛道
展望未来,深市材料龙头企业发展路径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双碳”目标、新型工业化、低空经济等政策风口下,精准布局高需求领域。国家战略引领与高需求赛道布局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
围绕“双碳”,光威复材将碳纤维应用于风电叶片,金力永磁为新能源汽车、风电提供永磁材料,中信特钢研发风电、光伏、氢能用绿色特钢;面对低空经济热潮,光威复材针对性开发低空装备用碳纤维解决方案,金力永磁推进低空飞行器用永磁材料交付;聚焦新型工业化,光威复材拓展3C消费电子、人工智能装备轻量化材料,金力永磁重点布局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中信特钢瞄准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端特钢进口替代市场。紧跟国家战略,让三家企业始终站在产业发展的“风口”,持续打开市场空间。
从碳纤维撑起大飞机“翅膀”,到稀土永磁驱动绿色能源革命,再到特种钢材筑牢装备“筋骨”,光威复材、金力永磁、中信特钢的共同特质,不仅是中国材料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更彰显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赋能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未来,随着更多深市企业以这些“共同特质”深耕主业、突破创新,中国智造的“材料根基”将愈发坚固,大国重器的“腾飞之路”将愈发宽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