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既要倡导也要规范

网络 2025-08-19 15:45:23
股市要闻 2025-08-19 15:45:23 阅读

  近年来,在管理层倡导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成为股市亮点。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9%,再创新高。

  这种热潮仍在延续。2025年半年报披露后,80余家公司宣布现金分红(包括股东提议),拟分红金额突破1000亿元。一年多次分红的公司增多,如西南证券推出“年度+中期+前三季度”三次分红,吸引眼球。

  在确保公司正常发展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一定比例的现金分红,是合理且值得提倡的回报方式。不过,要防止极端化的“清仓式”“掏空式”分红,将上市公司利润分光掏空。否则,分光利润会损害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不利于公司和投资者的中长期利益。

  实际上,在近年来的现金分红热潮中,确实存在“掏空式”分红现象。比如,某公司2022年2月在沪市主板上市,2024年每股分红0.13元,每股收益仅0.07元,股利支付率高达185.71%,分光了当年利润还不够,三年累计现金分红比例达82.93%,确有掏空公司之嫌。

  该公司如此分红,显然是为了给控股股东输送利益。其控股股东持股55%,通过现金分红可将超半数红利收入囊中。虽然现金分红是对投资者的回报,但大股东是最大受益者,个人投资者的回报相对有限。

  正因如此,市场各方在现金分红问题上,要警惕上市公司的“掏空式分红”,防止控股股东借此掏空公司利益,损害上市公司和公众投资者利益。

  因此,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既要倡导,也要规范,比如,可规定业绩亏损公司原则上不得现金分红;业绩下降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不得超过30%,禁止高派现等,促使其在规范基础上发展。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