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电子冲刺主板上市,周招会“破净价”入股引争议
主要从事汽车电子产品业务的大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冲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大明电子实际控制人周明明之弟周招会,在2019年和2021年两次以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入股,尤其是2021年底的入股,远低于其他股东入股价格,引发业内人士争议。
另一方面,周招会已缴纳相关个人所得税,但未来仍可能引发税务纠纷,大明电子称这不能看成是一般的股权激励。
两次“破净价”入股
时隔两年的两次入股,周招会入股价格均是每股1元,公司招股书称大明电子是国内少数专业从事汽车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
7月16日,大明电子保荐人国泰海通发布了《回复》,专门针对周招会入股问题作出解释。
《回复》称,周招会历史共计向发行人进行过4次货币资金形式的增资,均维持了增资完成后持股5%的固定比例。其中2次为全体股东同比例增资,不涉及股权比例变动。
引发关注的则是其余2次增资为非同比例增资,具体情况如下:2019年11月12日,周招会以1元每股的价格认缴新增注册资本293.68万元。
时隔两年后入股价格却依然不变,大明电子则强调这是“家族内部的股权安排”。
《回复》称,2021年12月20日,周招会以1元每股认缴新增注册资本108.97万元,增资完成后周招会仍持有大明有限5%的股权。
《回复》称:“周招会相关增资事项系综合其家族成员身份及对公司贡献确定,与股权激励的一般特征不相符,系家族内部的股权安排。”
增资价格远低于评估价,不属于股权激励
监管部门在问询函中提出是否存在涉税风险。《回复》强调,此次周招会入股价格远低于其他人,“针对该等增资低于净资产的部分缴纳了相关个人所得税款项”。
大明电子进一步解释称,在已上市公司中也存在同时为实控人亲属及公司员工双重身份入股发行人而不属于股权激励的情况。
招股书显示,2021年年底,周招会的入股价格远低于公司同期评估价,外部股东淳知源等股东则按照评估价每股2.8元入股;恒鑫明受让价格则达到了每股3.42元。
对此,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同一时间入股拟上市公司采用不同价格,在目前证券法规来看是允许的,但这种历史沿革会面临严格监管审查。
《回复》称,周招会已主动与主管税务部门沟通,就增资事项主动申报,缴纳了相关个人所得税款项。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周明明,及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周招会共同出具《周招会历次增资事项承诺》。
招股书显示,公司股东周明明和吴贤微为夫妻关系,周远为二人之子。周招会为周明明之弟,四人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系一致行动人。
风险提示方面,招股书称,本次发行前,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83.50%的股份。发行后仍控制公司75.15%的股份,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存在可能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