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严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净化市场生态

网络 2025-08-09 00:45:31
股市要闻 2025-08-09 00:45:31 阅读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必将受到严惩。8月8日,证监会通报,严肃查处贵州辖区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ST高鸿严重财务造假案件。

  财务造假严重挑战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毁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破坏市场信心、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是侵蚀市场根基的“毒瘤”。基于此,监管部门始终将其作为证券监管执法的重点,持续以雷霆手段予以严厉打击,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得到及时惩处,市场生态有效净化。

  此次公布的案件处理,再次诠释了“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是证券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重点”这一核心理念,向市场各方清晰展现了监管部门整肃净化市场环境的坚决态度。

  在笔者看来,要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不断夯实严监管氛围。一要严监管,强化穿透式监管;二要严执法,集中执法资源;三要严处罚,提高行政处罚力度;四要严追责,坚决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打击和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面临一些新的形势和问题。鉴于此,监管部门须强化条块结合、区域联动模式,积极构建跨部门协作体系,织密全方位监管链条。

  具体而言,要加强各方在线索发现、信息通报、调查取证、联合惩戒等方面的协作配合,强化监督管理和追责问责;进一步深化重大案件行刑衔接;完善民事追责支持机制;完善示范判决机制。

  相信在行政、刑事与民事赔偿“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下,财务造假的“首恶”与“帮凶”将无处遁逃。此外,市场各参与主体要压实自身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不能造假、不敢造假”的底线思维、红线意识。

  最近一起“造假1年就判刑”的案例就有很好的警醒作用。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沈万中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此次公司实际控制人被刑事处罚,与公司2021年财务造假案相关。

  该案例反映出各方正全方位、立体化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尤其对“关键少数”及构成犯罪配合造假方的刑事追责力度正不断强化。有效打击、遏制财务造假任务艰巨,但相信通过各方合力,市场生态会越来越清朗。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