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实施周年 董责险投保量与覆盖率双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实习生孙筠雅广州报道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作用显现,新公司法实施一周年,董责险投保数量和覆盖率双增长。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近300家上市公司披露购买董责险计划,预计年底覆盖率将提升至3成以上。但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覆盖率仍不高,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投保数量持续增加
董责险全称为董事、监事及高管责任保险,是全球上市公司治理重要组成部分。自2002年进入中国,至今已23年,但因国内上市公司投保意识不高,仍属小众险种。近几年随着风险事件发生,董责险投保数量急剧增加。
7月12日,大金重工公告称审议通过购买董责险议案;7月5日,恩捷股份、豫光金铅也发布类似公告。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已有近283家上市公司披露购买董责险计划,且数字仍在增长。从长期趋势看,董责险市场渗透率正加速提升。
董责险数量和覆盖率双增长,与法律配合不无关系。2024年7月1日,修订后的公司法首次明确董责险制度,鼓励公司投保。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表示,企业购买董责险增多,与监管趋严、治理要求提高及ESG关注度提升深度关联。
覆盖率仍有提升空间
从长期趋势看,在政策环境和赔付案例共同作用之下,董责险投保数量将持续增加。然而相对于上市公司基数,目前董责险投保公司数量占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造成此局面的原因在于部分企业控制预算、欠缺风险意识等。据安联全球企业与特殊风险公司介绍,董事高管责任险投保率在美国最充分,中国香港市场接近100%,纯境内上市公司投保率较低,在15%左右。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的研报表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覆盖率不高,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若A股董责险能在2030年达到85%的覆盖率水平,则2021年至2030年董责险保费共计可收入76.2亿元。
从市场反馈看,董责险投保行为已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根据平安产险的统计数据,信披评级为A级的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比例为42.8%,央企上市公司更是高达60.6%。
然而,董责险并非“一保了之”,对于故意违法行为则无法提供保障。杨帆表示,理解保单条款,明确哪些风险被覆盖,哪些被排除,对于企业购买和使用董责险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