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行业上半年数据:售价走低,盈利空间犹存
截至7月11日,多家开展生猪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发布了上半年销售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生猪售价走低,但整体来看,生猪养殖行业仍颇具韧性,尚有一定盈利空间。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生猪养殖行业分析师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受供需结构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上涨空间不大,但企业仍然需要着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规模效率。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销售情况简报显示,今年1月份商品猪每公斤的售价为15.41元,而6月份则为每公斤14.18元;江苏立华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情况简报显示,今年1月份肉猪的销售均价为每公斤16.12元,而6月份则为每公斤14.54元。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孙志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基础产能持续处于高位区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维持在4050万头以上,商品猪出栏量同比保持增量态势。此外,养殖端非理性出栏行为加剧短期供应压力。
不过,即使生猪销售价格走低,今年上半年,行业龙头企业仍依靠降本增效等措施,获得了一定的利润。例如,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业绩预报显示,预计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上升导致收入上升,且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
“从上半年的价格来看,生猪养殖仍有收益。如果下半年生猪出栏量、猪肉产量增速快于消费增速,那么可能会面临阶段性供给过剩压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朱增勇分析称,下半年生猪供给仍然明显高于上半年,但消费需求将会随着季节更替有所增长,生猪平均价格可能总体呈现窄幅震荡特征,第三季度猪价可能会季节性回升,但持续性上涨缺乏支撑,上涨空间不大。
查阅公开信息可知,有关部门也于近期持续引导生猪养殖行业去库存、去产能、优结构。有券商研报提及,这些引导短期有利于库存释放,或利好秋冬消费旺季猪价,中长期有助于提升养殖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通过市场竞争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规模效率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需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避免盲目扩产。”朱增勇说。孙志磊也建议,养殖企业要优化出栏节奏,灵活调整存栏结构,同时要通过优化饲料配方等方式压缩单位养殖成本。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