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康人寿增持郑州银行 险资高频增持中资银行H股
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近期弘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两个交易日增持郑州银行H股,首次增持后持股比例达5.55%,触发举牌。
过去半年多,以平安系为代表的险资在港股密集举牌中资银行H股,频次高达13次。举牌后,险资继续高频增持,尤其对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行的单家持股比例上升至15%上下,合计耗资超1500亿港元。
弘康人寿增持郑州银行的具体情况为:6月27日,以每股1.2068港元增持1600万股,总金额1930.88万港元,持股比例5.55%;6月30日,继续增持2300万股,每股作价1.1804港元,总金额2714.92万港元,持股比例上升至6.68%。

(来源:港交所披露易)
郑州银行是全国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过去四年未实施分红。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显示,拟向在册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2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为1.82亿元,占2024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9.69%。
险资高频增持银行股,郑州银行是近期险资首次关注的区域银行。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有32家,险资过去的增持对象主要集中于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行。
自2024年底至今,险资已举牌中资银行H股13次,其中建设银行被两度举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均被三度举牌。

(信息来源:港交所披露易)
拉长时间周期,自2015年至2022年,保险公司共计有9次举牌银行股,举牌对象多数为国有大行的H股,举牌A股上市银行的案例只有一个。

但自2023年底至今,情况有所变化。2023年12月底,长城人寿成功举牌无锡银行A股;2025年1月下旬,新华人寿举牌杭州银行。
从今年险资行动轨迹看,举牌只是起点,后续高频增持、高比例持股成为特点。自2024年底以来,以“平安系”为代表的险资在港股连续“扫货”,耗资金额超过了1500亿港元,截至7月4日,险资对中资银行H股的持仓市值超过了5200亿港元。

其中,平安人寿今年以来多次增持招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截至今年2月12日,平安人寿和平安资管合计持有工商银行H股流通股的比例为36.13%;截至2月14日,中国平安持有工商银行H股流通股的比例为18.08%。
当然,亦有减持的情况,但减持幅度很低。如中国平安和平安资管在持有建设银行H股几个月后,又均于2025年5月6日卖出部分股票,将各自持有的建设银行H股股份比例下调至4.99%。瑞众保险对中信银行H股的举牌和持有路径亦是如此。
对于险资频繁增持中资银行H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面临“利差损”压力,需要寻找具备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以增厚投资收益。银行股股息率高,市值较大,流动性好,成为险资配置的优选。
步入2025年,银行股受到各路资金持续增配,其中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是资金涌入的坚定一方。在投资者回报方面,银行是上市公司中的分红大户。
总结而言,低利率环境的大背景,叠加监管引导和会计准则变化的外部要求,再基于自身资产配置的需求,险资对银行股这种稳定性高、高股息等特点的资产配置需求大增。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当前银行资产质量数据平稳,宏观政策指向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方向,有助投资者对银行净资产的重新定价,预计这是2025年行业估值上行的内在动力。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