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募基金加码A股调研 医药TMT领域受青睐
随着A股市场情绪升温,公募基金调研力度加大,近一个月调研次数超3800次。医药、TMT领域最受青睐,相关调研标的股价表现亮眼,平均涨幅达14.96%,前十名涨幅均超73%。基金经理看好AI泛科技和创新药领域发展。

牛市新“画风”:公募基金重业绩轻规模,平台作战成主流
牛市中公募基金行业出现新“画风”,重业绩轻规模,明星光环让位于平台作战。绩优基金密集限购,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权益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光环减弱,平台化投研成主流趋势,重塑投资者决策逻辑。

公募基金市场动态:销售新高、投研转型与产品创新
本文聚焦公募基金市场动态,包括天天基金销售创历史新高、中欧基金投研体系转型、科创债ETF规模突破、浮动费率基金发行升温等。同时,探讨创新药投资机会及金融机构动态,为投资者提供市场洞察。

公募基金自购新动向:规模增加,股票型基金成重点
今年公募基金自购规模显著增加,超130家基金公司参与,总量逾50亿元。股票型与偏股型产品占比近半,南方基金更是计划出资2.3亿元自购股票ETF,多家基金明确持有时间不短于一年,此现象值得投资者关注。

基金自购新趋势:规模增加,股票型基金成焦点
基金自购行为在市场上一直存在,但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自购呈现出新特点,规模明显增加,股票型与偏股型产品占比近半。政策引导与股市行情向好是主要原因,投资者应重视基金自购行为及其演变。

创新药板块成“翻倍基”重仓对象,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今年以来,权益资产表现强劲,多只公募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超100%,其中多数重仓创新药板块。业内人士认为,创新药板块投资认知不断完善,估值仍低,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A股市场调整与机遇并存,公募热议后市走势
A股止步“八连阳”退守3700点以下,但市场交投火爆,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均破2万亿。公募基金热议A股超预期大涨原因,包括政策呵护、市场风险解除等。基金公司乐观看后市,但需注意资金获利了结波动,建议关注科技成长与红利品种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详解:市值创新高,医疗金融获增持
兴业证券张忆东研报指出,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及主动型基金港股持仓占比创新高,医疗保健和金融行业获显著增持,资讯科技业和非必需性消费业被减持,港股成公募基金业绩“胜负手”。

基金日报:建信基金新任副总裁,ETF行情与新发基金速览
天赐良基日报第708期:建信基金刘大超新任副总裁,多只公募基金增设代销机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提前结募。ETF行情显示市场震荡调整,保险等板块上涨,能源金属等回调。德州仪器提价背景下,关注芯片ETF。明日新发基金兴业上证科

指数突破A股新高 公募股基赚钱效应显著
8月13日A股逼近3700点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显著,各类主题基金雨露均沾,股基成为发行主角,场外资金加速入市,多家基金公司判断增量资金开始进入,后市仍有空间。

沪指突破引爆公募赚钱效应 股基资金加速入市
8月13日沪指突破新高,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显著,各类主题基金多点开花。股票型基金成发行核心,资金借道权益类产品涌入,形成正向循环。多家基金公司判断增量资金入市,后市仍有机会,关注科技成长与红利品种。

公募基金限购潮起:单日限购低至百元,葛兰旗下基金也出手
进入8月,公募基金密集开启限购模式,月内已有303只基金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业内人士认为,限购可控制基金规模扩张,保障投资者利益。背后是股市赚钱效应吸引基民入市,机构普遍看好后市。

公募爆发式布局指增基金,AI助力超额收益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在指数增强领域布局加速,新老机构纷纷入局。市场向好时,主动管理更易捕捉超额收益,公募机构希望通过指增产品打出品牌力。AI技术的支持为公募布局指增领域提供助力,多只指增产品收益已超20%。

公募基金自购潮涌 机构力挺A股市场
南方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近期纷纷自购旗下权益基金,年内已实施自购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数量突破100家,自购金额涉及股票型、混合型等基金,机构对市场估值合理性表示认可,但投资者仍需警惕风险。

2025年Q2公募基金股债复苏 债基规模或破11万亿
中信证券指出2025年第二季度公募基金市场股债双线复苏,主动纯债规模反弹,被动指数产品快速扩容,预计全年债基规模或突破11万亿元,被动指数与固收+策略为关键抓手。

公募基金接力自购权益基金,传递市场信心
近日,南方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权益基金,合计金额超2.6亿元,传递对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专家指出,自购是积极信号,但非市场反转指标,投资者需警惕风险,理性看待自购行为。

公募基金定增热情高涨 电子化工行业受青睐
今年公募基金参与定增热情高涨,24家机构参与47家A股公司定增,获配约142亿元。电子、化工等行业受青睐,昊华科技最受追捧,诺德基金成定增王。

8月11日市场震荡走高 公募基金及稀土集团声明受关注
8月11日市场全天震荡走高,创业板指领涨,沪指、深成指创年内新高。公募基金表现受关注,中国稀土集团严正声明未参与“稀土人民币稳定币”合作。

科创债ETF规模破1100亿 第二批筹备上报引关注
科创债ETF作为公募基金爆款品种,规模突破1100亿元,较上市之初增长近3倍。多家基金公司正筹备第二批科创债ETF申报,产品有望扩容,市场期待值高。

公募基金业绩分化:基金合同新老差异成关键
公募基金业绩分化与基金合同新老差异紧密相关。新基金因合同增设港股投资受益,业绩领先;老基金受合同限制,收益平淡。修改合同或能提振业绩,但存在争议,公募行业更倾向推出港股主题基金。

公募基金行业“去明星化”转型:从个体到平台
过去27年公募基金行业依赖明星基金经理,但如今面临被动投资和人才流失挑战,行业正从“明星时代”迈向“平台时代”,基金公司投研团队整体实力成关键。

公募小众策略基金:破圈逆袭与发展困境
公募基金行业热门领域竞争激烈,但小众策略基金另辟蹊径,通过参与定增、量化选股等策略挖掘超额收益,逐渐获得市场认可。然而,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规模陷阱、考核限制等困境。

公募基金发行回暖:避险与结构化特征凸显
Wind数据显示,上周公募基金市场迎来发行小高峰,新成立基金34只,募资总额397.40亿元。市场呈现避险+结构化特征,债券型基金占比超六成,自由现金流策略和港股方向基金表现亮眼。

公募基金年内自购超50亿 权益类基金成主力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自购不断加码,截至8月10日,年内已有近130家公募基金启动自购,总额超50亿元,权益类基金产品自购金额占据半壁江山。公募基金普遍判断权益类市场下半年行情仍可期待,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的“估值洼地”,为长

养老FOF七年发展稳健 未来扩容可期
2018年首批养老FOF获批,7年来产品数量增至273只,规模超600亿元,九成产品收益为正。业内认为其激活了居民养老储备投资意识,未来有望持续扩容。同时,养老目标基金也面临挑战,需在提升普及度和吸引力方面下功夫。

公募基金限购潮来袭,明星产品主动设限
近期公募市场限购现象持续,中欧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明星产品主动限购。业内人士称,限购有助于控制规模、稳定策略、降低流动性风险,保护持有人利益,彰显管理人专业态度。

绩优基金经理翟相栋离任 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迎新帅
招商基金公告称,绩优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离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后续由陆文凯单独管理。翟相栋在震荡行情中业绩优异,累计取得124.59%的优异成绩。接任者陆文凯拥有超14年投研经验,将秉持以估值和成长性为核

公募基金定增热情高涨 获配金额超140亿
今年公募基金参与定增热情高涨,24家公募机构参与47家A股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约142亿元。电子、化工等行业受青睐,诺德基金、财通基金成定增主力,多数公募机构定增浮盈比例不低于20%。

农行超越工行成A股市值“一哥”,公募助力股价攀升
财联社讯,A股重回3600点以上,农行超越工行,成为A股市值“一哥”。农行股价持续上涨,公募基金的调仓成为重要推动力量,包括被动型基金和主动权益基金的增持。此外,险资也成为买入银行股的重要资金来源。

公募基金业绩分化显著 绩优基金限购潮起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业绩分化,主动权益类基金首尾业绩相差近150个百分点。领涨基金多把握创新药、科技等投资机会,绩优基金限购潮起,新发基金受追捧。

农业银行A股市值登顶,超300只基金重仓布局
农业银行A股流通市值超越工商银行,首次登顶A股市值榜首。近年来,农业银行股价持续上涨,涨幅可观,吸引了超300只公募基金重仓布局,其中不乏连续多个季度重仓的基金产品,为投资者带来了稳健回报。

利率债利息征税新规:市场影响与资金流向分析
8月初利率债利息收入恢复征税消息震动市场,引发机构抢购老券。新规对债市中长期影响有限,资金或流向信用债、公募基金等,股市也可能获更多资金流入。

2025年公募基金定增热情升温,A股市场获配金额超百亿
2025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行情回暖,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热情升温。今年以来,24家公募机构参与47家A股公司定增,获配金额达141.98亿元,浮盈金额达46.50亿元。其中,昊华科技、芯原股份等个股定增项目获多家公募机构青睐,晶

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巩固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险资、公募基金、外资等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险资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为市场提供动力。业内人士建议从政策

公募基金二季报:鹏扬基金债券产品业绩亮眼
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鹏扬基金多只纯债产品业绩在同类中排位靠前,短债与中长期纯债产品均受投资者青睐。鹏扬泓利债券等运用灵活策略,展望三季度,公司将根据政策环境调整组合配置。

公募基金发行升温 权益类新基成主力
本周全市场36只新基开募,环比增长5.88%,权益基金成募集主力,占总量72.22%。普通股票型基金发行回暖,FOF基金发行持续升温,市场环境优化与产品优势显现共同推动。

8月4日财经要闻:AI智能体、创新药、固态电池等热点聚焦
8月4日财经要闻涵盖AI智能体概念热度攀升,创新药研发RWA试点启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提速,公募基金新发市场升温等多方面内容,展现了当前财经领域的热点和趋势。

8月4日市场反弹 胜宏科技减持计划完成
8月4日市场全天低开后震荡反弹,三大指数小幅上涨,军工、贵金属等板块涨幅居前。公募基金表现备受关注,胜宏科技公告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减持数量合计237万股,对公司治理结构等无重大影响。

公募年内分红超1400亿 权益基金分红同比大增
新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3日,公募基金年内分红总额超1400亿元,权益基金分红同比大增逾3倍。债券型基金成分红主力,股票型基金分红意愿提升,QDII基金分红同比大增逾10倍。

公募基金注销分公司潮起,资源整合加速进行
新华基金等8家公募基金公司宣布注销部分地区分公司,反映行业提质增效需求。多数公司为顺应业务发展,注销同时新设其他分公司,加快资源整合步伐,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中报密集期公募调研热情高涨,电子行业成“独宠”
中报披露期A股市场透明度提升,公募基金调研热情高涨。上周137家公募机构参与A股调研,合计800次,环比增48.42%。电子行业成调研“独宠”,电力设备行业也受关注。

2024公募打新策略变革:从躺赚到精英游戏
2024年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发布,公募基金打新策略显著变化,从“集体躺赚”到“优中选优”。打新策略成公募产品收益增厚方法,监管新规提高定价能力要求,中小基金退出,头部公募成主流。新规重塑IPO定价生态,白名单

7月新基金募资超千亿,公募市场热情高涨
7月受浮动费率改革影响,投资者认购公募新发基金热情高涨,135只新发基金合计募资1048.68亿元,位列今年月度募资规模第二,为第三个募资超千亿的月份。

A股市场企稳反弹 公募基金挖掘投资机会
7月A股市场企稳反弹,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机构看好中长期行情,公募基金围绕业绩预增、景气赛道挖掘投资机会。科技行业结构性机会仍存,AI应用层成投资焦点。

资金入市加速,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成重要力量
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多路资金积极入市。业内人士称,在“险资先行”后,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有望成为下半年重要边际力量,赚钱效应或延续。Choice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周净申购份额增加,权益类基金新发规模增长。银行

公募基金权益投资:势起焕新 奋进突围
本文探讨了公募基金在资本市场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权益投资方面的发展。政策引导下,权益类基金规模与占比显著增长,市场信心恢复,行业转型升级。公募基金管理人注重持营效果,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并积极探索差异化突围

公募基金转型期:走出焦虑以长期业绩赢得信赖
公募基金行业面临压力与焦虑,ETF赛道竞争激烈,主动权益基金在业绩与规模间寻求平衡。行业人才流动放缓,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缓慢。业内认为,公募基金需找到特色定位,重建信任锚点,以长期业绩赢得投资者信赖,实现高质量发展。

AI板块热度升温,公募聚焦产业链可兑现环节
AI板块热度持续升温,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累计上涨。公募基金加仓AI板块,聚焦具备基本面支撑、成长路径清晰的细分领域。随着技术演进,AI赛道经历重构,产业链上游环节进入业绩落地阶段,投资者聚焦持续量产、客户导入顺利的

公募打新策略演变:从“躺赚”到“专业吃饭”
随着A股打新赚钱效应回归,公募基金参与网下配售热度提升,但打新策略已从“集体躺赚”演变至“靠专业吃饭”。监管新规下,中小基金退出,头部公募成主流,打新策略更注重专业定价与长期价值投资。

投资者踊跃申购 科技主题基金提前结募引关注
8月1日,汇添富基金旗下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联接基金提前结束募集。近期多只科技相关主题基金受投资者踊跃申购提前结募,年内已有224只基金提前结募,其中权益类基金受青睐,科技成长领域仍是未来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