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医生IPO冲刺“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 研发竞争力引关注
北京植物医生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获受理,拟募资冲刺“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虽营收净利持续增长,但研发投入总体下滑,高度依赖合作研发,核心技术独立性存疑,引发市场对其研发竞争力的担忧。

机器人板块活跃 宇树科技冲刺IPO引领行业新风向
7月21日机器人板块表现活跃,卧龙电驱等多股涨停。宇树科技办理辅导备案,计划10月提交IPO申请,或带动相关板块热度。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在四足机器人领域有先发优势,冲刺IPO释放商业化提速信号。行业数据显示机器人市场

赞同科技北交所IPO申请获受理,曾撤回沪市主板申请
深圳商报报道,6月30日北交所受理了赞同科技的IPO申请。该公司曾于2021年提交沪市主板IPO申请但撤回。此次拟募资2.94亿元,较此前缩水近65%。招股书还揭示了公司业绩下滑、市场竞争及下游客户行业集中等风险。

惠科股份IPO再闯关:技术布局与债务风险并存
惠科股份IPO申请获受理后被列入现场检查名单,曾冲刺创业板IPO后撤回。2024年面板出货面积全球领先,TCL集团成新晋第一大客户。计划募资近85亿元布局新技术,但债务状况引人关注,短期债务压力超40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下降。

港股市场流动性改善,IPO与ETP市场双双活跃
港股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大幅上升。同时,IPO申请排队数量约200宗,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激增。ETP市场不断创新,管理资产规模和日均成交额显著增长,其中港股ETF获得大规模资金流入。

长裕集团IPO:业绩波动、关联交易与神秘客户之谜
长裕集团IPO申请获受理,成为沪市主板今年首个申报项目。其前五大客户不稳定,第一大客户为关联方,2024年营收回升与其采购激增有关。此外,神秘客户MTC退出前五大,招股书未披露其背景,引发市场关注。

5家企业IPO申请获受理 拟冲击科创板上市
6月30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摩尔线程、有研复材等5家企业IPO申请获受理,均拟冲击科创板上市,其中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募资额较高。

上交所受理多企业IPO申请 科创板占比超七成
记者从上交所官网获悉,摩尔线程等一批企业IPO申请获受理。上交所推动建设适配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今年已受理30单IPO申请,科创板企业占比超七成,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

开源证券撤回IPO申请 未来仍将继续申报
开源证券IPO审核状态更新为“终止(撤回)”,系因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该券商计划2026年择机再申报。开源证券将北交所业务作为重点战略,净利润持续增长,证券投资业务成收入支柱。

创业板首家未盈利企业IPO获受理,市场生态更包容
6月27日,深交所受理创业板首家未盈利企业大普微IPO申请,该企业主营企业级固态硬盘。此举标志创业板未盈利上市标准落地,支持科技创新,扩大市场覆盖面,营造包容创新的市场生态。

创业板启用新标准 大普微IPO申请获受理
6月27日,大普微作为深市首个未盈利企业首发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证监会宣布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此举有助于提升板块包容性,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科创板重启第五套标准 禾元生物IPO上会
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禾元生物成为首个上会案例。该标准以“市值+研发”为主,旨在提升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为前沿科技领域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禾元生物IPO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6月24日晚,上交所将审核禾元生物IPO申请,其拟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成为重启后的首个上会案例。禾元生物是创新驱动的生物医药企业,近三年连续亏损,但拥有8个在研药品管线,其中6个已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此次重启有利于增

北交所IPO提速 细分领域企业获受理
6月1日至20日,北交所受理17家企业IPO申请,较5月提速。企业分布于不同细分领域,如汽车冲压自动化、智能制造等。能之光和巴兰仕IPO获审核通过。企业注重创新投入和研发,奥图股份、莱恩精工等加大研发投入,能之光拥有多项核

北交所6月19日受理5家企业IPO申请 涵盖多领域
6月19日,北交所受理了龙鑫智能、新富科技、莱恩精工、嘉晨智能、同富股份5家企业的IPO申请,分别涉及超细粉体装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精密铝合金制品、工业自动化控制及不锈钢保温器皿等领域,拟募资总额超23亿元

科创50指数冲高 科创板改革措施加速推进
6月18日午后,科创50指数快速冲高,涨幅约0.9%。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继续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推出“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等,以服务优质科技企业。同时,多家未盈利企业IPO申请获受理,预

科创板八条周年:未盈利企业上市与融资新进展
“科创板八条”发布一年来,科创板新增受理多单未盈利企业IPO申请,拟融资超160亿元,同时多家已上市未盈利企业披露再融资方案。政策持续加码,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开新空间,投行加速布局战略新兴产业。未来,随着政策细则完善,更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