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PVC反倾销终裁:中国PVC产业破局路径探析

网络 2025-08-20 08:15:45
期货研报 2025-08-20 08:15:45 阅读

8月14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等多国的聚氯乙烯悬浮树脂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继续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与2024年10月的初裁相比,中国PVC企业被加征的税额大幅提高,形成显著的“税额差”。这一结果不仅冲击中国PVC对印度出口,更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PVC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倒逼中国PVC产业加速寻找破局路径。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印度PVC反倾销调查终裁结果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差异化税率”主动调整进口来源。

据卓创资讯PVC高级分析师于江中介绍,终裁结果下,印度对中国电石法PVC主要出口企业的反倾销税高达140~177美元/吨,而对中国台湾省台塑的税额仅为47美元/吨,两者差距在93~130美元/吨。这意味着中国PVC的价格优势将彻底消失。

“这种‘税额差’直接影响中国对印出口的核心竞争力。”于江中表示,过去几年中国一直是印度PVC进口的最大贸易伙伴,但随着印度PVC反倾销调查终裁结果出炉,中国对印度出口量将大幅减少,印度PVC进口结构将迎来根本性调整。

广发期货分析师苗扬认为,印度PVC反倾销调查终裁结果体现了印度的政策目标,是通过税率杠杆重塑进口来源结构,引导采购从中国转向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中国PVC产业的电石法工艺是成本优势的核心支撑。全球PVC生产以乙烯法为主,而中国电石法工艺占比超80%,这使得国内PVC生产成本较全球乙烯法工艺生产成本低500~800元/吨。“在低成本驱动下,中国PVC产品大量涌入印度市场,对印度本土生产企业造成较大的市场冲击。”苗扬表示,在贸易保护主义导向下,印度通过反倾销设置壁垒,本质是为本土制造业争取成长空间和市场份额。

此外,长期以来,印度对中国存在庞大的贸易逆差,而PVC作为大宗化工产品,是中国对印度出口的重要品类。“对PVC这类高占比出口品类加征反倾销税,是印度试图通过局部进口调整缓解对华贸易逆差的直接手段。”于江中解释说。

印度作为中国PVC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其反倾销政策的落地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短期削弱中国出口的竞争力,更将长期改变全球PVC货源流向。

对此,东证期货能化首席研究员杨枭认为,未来一个季度左右,中国PVC出口将出现下滑。

浙江特产石化有限公司研投总监宋仕威进一步表示,出口量下滑将直接加大中国PVC累库压力。当前中国PVC市场面临供需偏弱的格局,出口受阻后,国内库存消化难度加大,出口商利润可能受被动降价、转口贸易等影响而进一步降低。

在于江中看来,受此影响,全球PVC货源将进入“再平衡”阶段。“这种流向调整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摸索适应期,其间企业将面临客户流失、渠道重建的成本压力。”他称。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PVC产能扩张计划将进一步改变长期供需格局。2025—2028年印度计划投产300万吨PVC产能,若如期落地,其PVC对外依存度将显著降低,届时全球PVC货源流向或迎来第二轮调整,中国出口的“再平衡”难度则进一步加大。

谈及中国PVC出口格局的长期变化,苗扬认为,市场将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出口增速放缓。二是出口流向“去印度化”。三是产业链结构被动升级。面对传统市场的关税壁垒和新市场的竞争压力,企业将从“低价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出口产品向高附加值、专用料(如医用级 PVC、糊树脂)及PVC制品方向升级,以规避关税并提升竞争力。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与国内产业结构性矛盾较大的双重挤压下,中国PVC 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如何破局?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核心在于从“被动应对反倾销”转向“主动塑造核心竞争力”,通过市场多元化、产品升级、工具赋能三大路径,构建长期抗风险能力。

“摆脱对印度等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是企业应对贸易风险的首要任务。”苗扬建议,中国PVC企业应加速全球布局:一方面,深化东南亚、非洲、西亚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另一方面,可尝试进入欧美高端市场,形成“多点支撑”的全球销售网络,分散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风险。 杨枭也认为,中国PVC的全球竞争力并非仅依赖印度市场。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印度出口占比降至42.1%,而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增速则较为可观。

除此之外,企业也需实现产品与产业链升级:从“低价竞争”到“价值竞争”。国内PVC产业长期依赖通用料出口,高性能专用料、高附加值制品占比低,导致国际议价能力弱。宋仕威认为,要实现“顺畅走出去”,企业必须从“做产品”转向“做精品”,高附加值产品不仅能规避原料层面的关税壁垒,还能提升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从根本上增强国际竞争力。

“今后一段时间,包括PVC在内的很多产业都会遇到类似反倾销的情况和其他不确定性风险,企业只有不断升级产品,提升竞争力,积极调整出口模式,多元化布局,才能更好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宋仕威说。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