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乡村振兴新职业崛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成为国家认定的正式职业。依据今年5月公告,该职业指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受委托从事资源发包、物业出租等经济活动经营管理的人员。
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主要有三项工作任务:一是组织评估村集体财产现状及可利用价值,编制村集体财产开发利用报告;二是研判乡村业态等,制订供求匹配方案,编制项目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三是组织开展效益评估,编制集体收益分配、使用建议方案。
“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出现,是乡村振兴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关键一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高鸣表示,这一新职业的设立,有助于填补农村专业管理人才缺口,推动集体经济的市场化转型。
在业内专家看来,随着该职业正式成为国家新职业,相关职业标准与认定、职业发展、人才支持政策等还将陆续完善。
为乡村振兴引入专业人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列为重点任务。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全国96.6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资产盘活和产业升级等复杂任务,但传统村干部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
为破解这一难题,各地、各市场主体已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和尝试。如重庆市巫山县通过“外聘制、帮扶制、委托制”精准匹配“职业经理人”,腾讯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着力培养乡村职业经理人,即“乡村CEO”。
高鸣认为,这一新职业的正式设立,有利于将分散在各地的“乡村CEO”“职业经理人”等实践经验标准化,为乡村引入专业力量,有助于破解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无人敢管、无人能管、无人会管”的状态。
不仅如此,高鸣表示,该职业的设立,也有利于稳步实施“政经分离”,推动集体经济市场化转型,培育市场竞争力。
整体来看,高鸣认为,这一职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激活沉睡资源、重构乡村治理体系、赋能新型乡村人才等方面。
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就业前景,高鸣认为是广阔的。未来岗位需求将持续增长,就业领域也相对广泛,职业发展空间较大。
高鸣进一步分析称,从岗位需求来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从就业领域来看,该职业涵盖一二三产业。从职业发展空间来看,该职业可以从为一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服务,随着能力提升和经验积累,也可以为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未来要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高鸣认为,关键在于构建专业的教育体系和积极开展在职培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入乡,与此同时,当前农村人才发展的支持政策和服务保障还有待健全。要提高该职业的吸引力,高鸣认为需要重点从薪资待遇、职业保障和职业荣誉感着手。
具体而言,一是提升薪资待遇,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二是健全职业保障,建立完善的职业保障体系。三是塑造职业荣誉感,提升社会对该职业的认可度。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