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金融发展:政策助力破解难题,银行探索经验

网络 2025-07-03 06:10:22
期货学院 2025-07-03 06:10:22 阅读

为了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促进知识产权金融发展,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近年来业务快速增长,但“评估难、风控难、处置难”仍是主要难题。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专业性很强,金融机构缺乏独立评估能力,第三方评估机构数量少、费用高。处置难是因为多数知识产权脱离原企业后效用下降,且缺乏公允价格和交易市场。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交易数据库和市场,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推动建立损失分担机制。

知识产权贷款痛点已引起多部门重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提出针对性政策措施。江苏也印发了《实施方案》,明确了重点任务,着力解决质押登记、价值评估等难点问题,完善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生态。

为完善质押登记线上办理,《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无纸化试点。江苏金融监管局还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产品,扩大融资规模,支持银行机构延长贷款期限,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

近年来,已有不少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推出新版“智融通”业务,突破传统风险处置理念。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辖内银行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创新型业务。江津金融监管分局推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稳居重庆市第一。

专家表示,国家各级知识产权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需加强政策指导,引导银行业建立符合知识产权特点的信贷审批制度和利率定价机制,让更多创新型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