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陆家嘴论坛:人工智能重塑金融生态

网络 2025-07-01 06:10:21
期货学院 2025-07-01 06:10:21 阅读

  “金融与科技”成为2025陆家嘴论坛上高频关键词。金融为科技创新注入动能,科技创新也在重塑全球金融业。“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已是全球现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的话引发共鸣。

  深刻影响行业发展

  人工智能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优化服务,提升风险管理效率。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金融改革创新”等话题发表见解。

  “人工智能会给金融机构形态、金融行业业态、金融体系生态带来巨大变化。”屠光绍表示,大家谈及金融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

  科技赋能金融将改变运行规则。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亚太区总裁黄式进表示,人工智能是提升金融体系完整性、效率和韧性的实用工具。

  黄式进认为,得益于中国金融市场创新活力,未来将涌现更多人工智能应用成果。

  屠光绍分析,当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冷热相交织”,大型金融机构积极布局,但中小机构受限。

  高盛集团施南德表示,金融行业已在4个关键领域实现人工智能应用,但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贝宝全球副总裁分享了支付行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发展展望。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为金融行业带来机遇,也面临挑战,包括技术成熟度不足、数据安全风险等。

  避免形成技术孤岛

  黄式进认为,数据结构和质量是核心基础,行业各方要负责任地创新建立行业标准,维护系统安全与互信。

  黄式进分享了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欺诈识别准确率提升了40%、交易审查的处理时效缩短了60%。

  与会专家认为,监管部门需动态适配跟上技术发展速度。施南德认为,需要构建全球金融信任体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

  中信集团副总经理鲍建敏认为,当前国内更加注重技术发展的安全可控,需通过国家顶层设计突破技术障碍。

  数字技术的运用虽然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创新能力,但同时有可能会造成数字鸿沟、AI鸿沟,因此需要破除数据孤岛、建立负责任创新框架。

  构建开放协同生态

  专家提出,金融与科技融合的破解之道应指向全球共治。需加快建立AI监管机制,完善伦理审查框架,推动跨机构数据共享与技术标准协同。

  监管层面需构建全球协同框架以平衡创新与风险。屠光绍认为,积极发展人工智能能够提升整个金融体系能力,必须加强规范。

  屠光绍强调应将AI金融监管提升至全球治理高度,通过建立国际协调机制等来应对跨境监管套利风险。

  人才培育方面,屠光绍认为,必须改革传统金融教育模式,培养适应AI时代的新型金融人才。

  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