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Robotaxi布局加速,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竞速白热化
近日,一辆特斯拉新车自己通过FSD(完全自动驾驶)找到车主完成交付,全程无任何人为干预。这也是特斯拉6月22日在美国得州奥斯汀正式推出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后,其在自动驾驶的最新进展。
在业内看来,特斯拉此次实现的“全程无人自动驾驶交付”表明其商业化落地进程正在加速。与此同时,小马智行、萝卜快跑、文远知行等国内外头部企业加速推动Robotaxi规模扩张,通过前装量产等方法降低成本,进一步推动规模化盈利。不过,行业仍面临高额的研发投入、销售投入等挑战,如何“自我造血”仍是行业企业的重要命题。
特斯拉加速布局 Robotaxi全球竞速
一辆特斯拉Model Y从位于奥斯汀附近的特斯拉超级工厂直接驶往客户家中,途中经过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等,最终完成“完全自动驾驶交付”。按照特斯拉的规划,今年年底Robotaxi服务扩展至北美更多地区,初期车队规模将达“数千辆”,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覆盖全美的主要城市。
在业内人看来,特斯拉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迭代能力与产业垂直整合。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其技术路线对道路环境的适应能力仍需观察。特斯拉在复杂城市路况中能否保持稳定可靠性,这将决定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方向。
近年来,多方加速Robotaxi赛道布局。在北美,Waymo、亚马逊旗下Zoox已完成商业布局。Waymo已建立起1500辆规模的运营车队,并在凤凰城、旧金山等城市每周提供超过25万次载客服务。Zoox加大生产无人出租车的力度,该公司的测试车队已在美国旧金山湾区、拉斯维加斯、西雅图、奥斯汀和迈阿密运营。
在国内,不少车企、出行平台也摩拳擦掌,加速布局Robotaxi赛道。6月25日,曹操出行正式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计划2026年底推出专为自动驾驶设计的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6月23日,哈啰出行宣布正式进军Robotaxi市场,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5月,上汽集团旗下享道出行宣布完成超1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加注Robotaxi规模化运营。
加速扩张推进Robotaxi商业化落地
根据高盛的最新预测,2025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为5400万美元,到2035年这一规模将增长757倍,接近470亿美元。
面对拥有潜力的市场,国内市场头部玩家小马智行、萝卜快跑、文远知行等纷纷加速布局。
多家企业将2025年视为Robotaxi“扩张之年”,加速扩展车队规模和城市区域。小马智行CEO彭军曾表示,计划在2025年推出1000多辆自动驾驶出租车。
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萝卜快跑现已覆盖全球15座城市,部署超过1000辆全无人汽车。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车队规模持续扩大,在全球已有超1200辆自动驾驶车辆投入运营。
其中,Robotaxi业务收入在各企业中的角色分量越来越重。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文远知行一季度营收7244万元,其中Robotaxi业务收入1610万元,占总收入比重同比提高至22.3%。小马智行一季度营收1.0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Robotaxi业务收入达1230万元,同比增长200%。“这或许意味着企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迈进。”业内人士分析。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各企业Robotaxi业务营收增速明显,但仍面临高额的研发投入、销售投入等挑战,并且营收体量也还未迎来真正的“爆发”。如何“自我造血”仍是Robotaxi行业企业的重要命题。
迈向规模化盈利与商业化突破
“当前,Robotaxi仍处于‘地理围栏内试点运营’阶段。实现规模化盈利与商业化突破需攻克四大关键点。首先是成本控制,其次是运营效率,最后是用户体验与品牌信任。”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
朱克力补充称,规模化盈利的核心在于成本结构与服务密度的平衡。“车辆全生命周期内需覆盖硬件损耗、算力支出、运营维护等刚性成本,这要求企业在车辆调度算法上实现运力效率最大化。”
成本控制是Robotaxi需要突破的关卡之一。一方面,特斯拉等企业选择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路线。陈礼腾说:“技术层面,特斯拉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无激光雷达、无高精地图)通过‘摄像头+端到端神经网络’能Robotaxi实现低成本部署。”“不过,纯视觉方案在极端天气与突发场景下的感知缺陷尚未完全突破,如何平衡安全冗余与成本控制是共性难题。”朱克力表示。
另一方面,国内头部玩家正加速推进自动驾驶车辆前装量产、降低成本。截至2024年底,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RT6的成本已降至每台25万元。
“2025年是公司‘自动驾驶车辆量产元年’。”小马智行称,公司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带来了三大核心突破:拥有100%车规级零部件、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前代下降70%、基于平台化设计的多车型快速适配能力。“随着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攻克降本、前装量产等难关,企业正加速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运营阶段,计划年内组建千台级车队以实现规模效应。”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