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价创新高铀业迎长牛 核电需求驱动铀矿市场
“近期很多人来找我交流铀矿情况。”业内专业人士刘宏(化名)感到铀行业正在酝酿一轮新周期。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采访获悉,铀价创年内新高背后,是下游需求的强劲驱动以及市场对现货价格回归长协的预期逐渐兑现。在全球核电回暖,矿端供给出现缺口短时难以弥补等因素驱动下,铀业或迎来长牛。
“短期来看铀价变化对公司影响不大,公司与集团下属的中国铀业采购是十年长协价格模式,最近几年才新签合同。未来几年预计国内核电机组审批,会保持6-10台较稳定的速度。”中国核电(601985.SH)表示。
价格创年内新高中广核矿业拟连续三年提升基价
今年二季度以来,铀价不断攀升,六月中旬开启加速上行模式。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截至2025年6月28日,铀价(U3O8)上涨至79.05美元/磅,为年内新高。
具体到公司层面,中广核矿业拟开启提价模式。6月3日,该公司公告,拟与关联方中广核铀业签署销售框架协议,将2026-2028年采购定价机制中铀预测基价比例将从目前的40%降至30%。
重要的是,2026年预测的基价定为 94.22美元/磅,较现行机制下2025年的66.17美元/磅,增幅约42%;后续每年递增 1.041 倍。
对此,刘宏表示,相较之前业内的预测价大多停留在纸面上,这次中广核矿业的调价是“实打实的交易价”,市场关注度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拟在深交所主板IPO,有望成为我国除中广核矿业外的又一家铀业上市公司。
上市进程显示,中国铀业2025年6月13日更新了招股书等资料。招股书显示,公司常年为全球前十大天然铀供应商,计划募集41.1亿元,其中21.84亿元用于天然铀扩产。
矿山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底,中国铀业有6座在产矿山;中广核矿业方面,截至2024年,公司权益资源量为34000tU,权益产量为1324tU。
从业绩方面来看,中国铀业实力较中广核矿业更强,2021-2023年中国铀业营收分别为89.06亿元、105.35亿元、148.0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96亿元、15.21亿元、15.53亿元;2021-2024年中广核矿业营收分别为38.60亿港元、36.49亿港元、73.60亿港元、86.24亿港元,净利润分别为1.78亿港元、5.15亿港元、4.97亿港元、3.42亿港元。

核电需求高增长铀业长牛逻辑浮现
铀是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其绝大部分作为燃料用于核能发电,剩余则用于医用同位素以及军工等领域。
本轮铀价快速回升,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华鑫证券研究所有色组长杜飞表示,一方面铀矿长周期短缺趋势未改,加上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2030年前启动10座大型核电站建设,需求端形成长期有效拉动。短期看,6月大型基金Sprott时隔多年再次募集2亿美元资金准备投资铀矿现货刺激铀价上涨。
在核电高增长强预期下,业内人士对未来铀业持较乐观态度。
杜飞表示,铀矿每年需求在7.5万金属吨以上,并且随着全球每年10台新机组落地,需求仍然呈现增长态势,供给端近年只有几个小矿山复产,增量有限。供需缺口仍然存在情况下,铀矿价格中枢有望整体保持上升趋势。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了解到,铀矿开采的激励价格是影响供给的重要因素。旧矿重启整体来看激励价格在大致70-80美元/磅左右,近年常规新矿开采成本在90美元/磅左右,海水提铀价格至少在100美元/磅之后才有经济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铀矿从建设到稳定产出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业内对铀价长期走势的共识是铀矿开启的重要因素。
据纽交所铀矿开采指数ETF(URNM),在2025年4月初开始走强,截至6月28日约为47,创年内新高,较4月低点上涨约70%。
对于近期有数家机构认为铀业将迎来长牛观点,刘宏基本持认同态度,他表示,由于核电产业链的特殊性,常规核电站建设时间为5-6年,一旦建好启用就会形成稳定需求,同时从国内“十五五”预期以及海外情况来看,核电发展对铀长期需求有较高增长预期。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中国广核(003816.SZ)获悉,公司燃料合同一般按照5-10年的长协模式来签署后价格基本不变,如果铀价维持长期上涨走势,也会抬升行业的整体成本。预计“十五五”期间大概率仍保持近年来每年十台左右核电机组的审批速度。
“短期来看铀价变化对公司影响不大,公司与集团下属的中国铀业采购是十年长协价格模式,最近几年才新签合同。未来几年预计国内核电机组审批,会保持6-10台较稳定的速度。”中国核电(601985.SH)表示。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5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从2023年4.16亿千瓦增至6.47亿千瓦,增幅达56%。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