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区平价策略:提升旅游体验与实现共赢
暑期旅游高峰,景区商品价格引关注。高价有因,但宰客行为不可取。龙潭大峡谷平价策略获赞,通过让利增客流,建立听证会制度显诚意。平价非降价噱头,需保障商家收益,形成共赢。景区应挖掘资源,开发多元产品,以平价换客流,以质量赢青睐。

自然资源部:上半年新发现矿产地38处 找矿取得突破
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绝大多数矿种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矿产勘查投入资金也保持快速增长。

东北振兴新动能:知识产权发挥关键作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东北三省一区有效发明专利和注册商标增长显著,地理标志总量接近全国十分之一。知识产权在东北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发展及乡村全面振兴,为地区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贡献力量。

跨国车企在华经营模式转变:研发、市场与供应链重构
7月10日,雷诺集团旗下安培等签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协议,日产与东风成立新公司,标志跨国车企在华经营理念、战略和模式发生重大转变,涉及研发、市场、供应链等多方面。

2025年中国航海日聚焦绿色航海转型
2025年7月11日是我国第二十一个航海日,主题为“绿色航海向新图强”。我国航海事业成就显著,海运船队规模全球最大,港口群世界级。交通运输部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包括运输结构优化、航运能源转型及绿色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船舶应用加速。

文旅项目发展需精准把握游客需求,遵循市场规律
暑期文旅火热,但青海撒拉尔水镇因公司破产清算未能开业。古城古镇热背后,大量人造景点仓促上马,存活率低。旅游发展需避免盲目跟风,注重可持续性,从“造景思维”转向“体验经济”,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应建立科学规划体系,倾听市场脉动,尊重专业价值,为游客创造优质环境。

海洋文旅产业:新增长点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打造海洋特色文旅目的地,为海洋产业提供新增长点。我国海洋文旅产业增加值持续走高,新型业态涌现,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存,需多措并举激发产业活力,推动产业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信用修复制度完善:助力失信主体重塑信用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通过统一标准、分类管理、优化流程等措施,助力失信主体重塑信用,优化营商环境。

海南自贸港:改革潮涌 开放前行
海南自贸港在“十四五”时期快速建设,加快政策落地,扩大全球贸易,推进制度集成创新,以改革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呈现更加开放的姿态。

贵州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炼铝师引领智能化浪潮
贵州遵义铝业通过人工智能炼铝师实现节电降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贵州还积极应用数智技术,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并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