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星再创业:星际动力挑战人形机器人领域,2026年量产

网络 2025-11-04 15:55:40
市场资讯 2025-11-04 15:55:40 阅读

  几年前,张海星曾受马斯克邀请,作为负责人组建特斯拉中国设计中心,并主导了Optimus人形机器人相关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4年离开特斯拉之后,他创办了矩阵超智,如今正式向Figure AI与Optimus发起挑战,开启新的创业征程。在机器人领域,张海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坚定的目标,他希望打造出真正实用的人形机器人。

  11月3日,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星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浙江宁波前湾新区。这家新公司由宏润建设与矩阵超智共同创立,宏润建设持股60%、矩阵超智持股40%,前者主导战略与资源整合,后者负责技术开发与团队组建。同时,星际动力第一款人形机器人Star Dynamics星际1号也在当日正式亮相。

  张海星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星际动力致力于打造物理世界的通用AGI人形机器人,不想只是站在AI浪潮前讲故事,“我们有能力做出与Figure AI、Optimus一样的,能干活、能复制、能交付的真正机器人。”

图片来源:星际动力

  界面新闻了解到,在今年7月的WAIC 2025上,矩阵超智正式对外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MATRIX-1。据官方介绍,该款机器人对标Figure 02人形机器人。无论是之前的MATRIX-1,还是这次新发布的Star Dynamics星际1号,两者在思路和外形上,都透露着一丝特斯拉基因。

  实际上,张海星带领的矩阵超智团队源自特斯拉、英伟达、OpenAI、华为等。谈及曾经在特斯拉的多年工作经历,张海星表示,在特斯拉的经历让他认识到,机器人量产比做出炫酷的原型更难,也更重要。“我们的目标是做出能养家糊口的机器人,它可能不够性感,但一定足够靠谱。”对于离开特斯拉再创业,张海星希望“以更工程化、且有经验的大脑”,结合中国供应链再做一次系统重构,在机械构型、关节排布与轻量化等方面形成优于美国的自有发明与专利,“对新一轮解决方案与技术,我们比较有自信。”

图片来源:矩阵超智

  值得一提的是,在机器人赛道,张海星和他的团队选似乎选择了一条和国内其他公司相对不同的路径。按照他的说法,他们走的是“对标北美全尺寸人形”的平台化路线,优先追求工程闭环与规模化复制能力。“当前一些国内路径从四足转双足、叠加轮足与夹爪做快演示,容易制造看点,是好的现象,但并不等于正确方向。”张海星说。

  张海星认为,北美同类公司在公开展示中“并不追求翻跟头或暴力测试”,而是把精力放在人形、双足、灵巧手叠加具身智能大脑的组合,“我认为这是解锁未来人形机器人超级生产力的前提”。“真正的人形机器人不应该只是实验室里的展示品,它必须理解人类的模糊指令,适应非结构化的环境,完成有实际价值的工作。”张海星说。对于下一步商业化落地,张海星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星际动力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并在两三年内,将单台机器人的价格控制在用户可负担的水平。据其称,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超数千台的意向订单。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