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运力崛起:AI算力需求爆发下的核心基础设施
随着AI大模型训练、4K/8K超高清视频、智能驾驶等新兴应用爆发式增长,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千行百业,并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这不仅加速了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还推动了个人、智能体与智算中心之间的连接呈现爆发式增长,为全光运力发展奠定基础。
这种爆发式增长使传统网络的传输模式已难以为继,业界迫切需要一种能提供超大带宽、确定性低时延与超高可靠性的传输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以全光网络为核心的“全光运力”正从技术概念跃升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成为支撑AI普惠落地的关键支柱。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光运力凭借其超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应对AI算力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网络传输挑战,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其建设不仅关乎当前AI应用的顺畅运行,更是未来智能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对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以光强算
全光运力是在算力需求爆发与算网融合趋势下,通过端到端全光网络构建的新一代算力传输与调度体系,核心是将光技术深度融入算力“产生—传输—使用”全链路,解决传统网络在带宽、时延、可靠性上的瓶颈。
随着大模型的性能升级重心从“预训练”转向“后训练”,强化学习、思维链等技术的发展,将带动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同时,随着AI应用的持续涌现,包括DeepSeek、豆包等聊天应用,百度、谷歌等升级的AI搜索,以及智能眼镜、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Agent智能体等各种形态,也带动了算力需求持续增长。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认为,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1037.3EFLOPS,增长43%,远高于通用算力增幅;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2782EFLOPS,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在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加持下,AI应用和创新加速普及,个人、智能体、AI智算中心相互间的智能连接正呈现爆发式增长,要求网络提供更大的带宽,确定毫秒低时延和更好的可靠性。华为光传送领域总裁谷云波认为,面向AI时代,网络架构应该围绕“建好算、联好算、用好算”进行升级,打造面向AI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强智能”的全光运力。
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的“全光运力·毫秒用算”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表示,全光运力是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成为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秘书长代晓慧表示,我国已建成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光通信网络,进入千兆普及、万兆试点的新阶段,算力规模居全球第二,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展望全光运力技术和毫秒用算发展需求,需要加强技术标准支撑、深挖行业创新应用和加强核心技术创新。
对于统筹全光运力建设、促进算力高质量发展,赵策建议:一是统筹运力规划建设,打通毫秒用算通道;二是强化网络技术攻关,突破算网融合瓶颈;三是加快算网融合服务,强化行业应用赋能。
产业链打响卡位战
在全光运力的浪潮中,头部企业从核心器件到解决方案全面卡位。中国联通发布“算力智联网AINet”,依托立体联算骨干实现城域毫秒用算;中国移动则推进“九州”算力光网升级,开展增能力、拓覆盖等专项行动。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表示,算力智联网AINet通过立体联算骨干、一跳入算城域等技术构建全光底座,实现城域内高品质毫秒用算。中国移动计划建设部传输网络处经理邹洪强提出,中国移动将通过增能力、引数智、拓覆盖、强疏导四专项行动,推动“九州”算力光网升级,丰富算力应用场景。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提出“光智融合”理念,即通过“OTNforAI”构建毫秒级运力底座,并利用AI赋能光网络智能化。在行业协同层面,中国信通院也在日前发布《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报告(2025年)》《AI时代高品质全光算力专线研究报告(2025年)》及《算力网络时延圈监测技术要求》三项成果,为产业提供了关键评估依据和技术规范。
产业端的热度已深度传导至资本市场,其中,光模块作为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关键器件,是算力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核心部件。根据调研机构Dell'Oro发布的最新报告《EthernetSwitch–DataCenter5-YearJuly2023ForecastReport》,到2027年,20%的以太网数据中心交换机端口将用于连接支持人工智能(AI)任务的加速服务器。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兴起将有助于推动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取得更多增长,预计未来五年该市场的累计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
在这一趋势下,光模块领域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集体爆发。作为光模块的主要厂商之一,中际旭创(300308.SZ)在今年上半年光通信收发模块销量达905万只,同比增长46%。其中,第二季度公司的高端产品800G收入占比提升、硅光占比提升、良率提升。其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89亿元、39.95亿元,同比增长36.95%、69.40%。对于业绩增长,中际旭创表示,得益于终端客户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资本开支强劲增长带来800G等高端光模块销售的大幅增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得到大幅提升。
作为光模块行业的另一重要厂商,新易盛(300502.SZ)在业绩增速方面表现更为亮眼。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82.64%;归母净利润达到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其中,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63.85亿元,环比增长57.56%,同比增长295.39%。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