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甲醇市场南北分化:北方货紧价挺,南方库存承压

网络 2025-09-17 08:15:50
市场资讯 2025-09-17 08:15:50 阅读

  最近国内甲醇市场正在上演 “南北大PK”:北方市场货源紧俏,甲醇供应偏紧,价格稳中有升;南方市场却被高库存压得“步履维艰”,供需矛盾突出。两组数据对比更加直观:内地库存处于历史低位,港口库存却“爆仓”创新高,市场分化态势明显。甲醇市场分化不仅反映了区域供需差异,更揭示了产业链深层次矛盾。

  为何北方甲醇市场能保持强势?齐盛期货分析师蔡英超给出了答案:进入9月,北方市场迎来“三重利好”,推动供应偏紧。第一,秋季检修季如期开启,甲醇厂家开工率降低,市场供应量随之减少;第二,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下游企业提前开启备货模式,需求端明显升温;第三,部分西北甲醇制烯烃装置加大外采量,进一步加剧了北方市场甲醇的供需矛盾。

  库存数据也印证了北方市场的紧俏态势。据隆众资讯统计,截至9月12日当周,西北主要甲醇厂家库存仅约20万吨,较历史同期低10万~15万吨。在库存低位的支撑下,甲醇价格表现坚挺,部分地区价格甚至小幅上涨,厂家根本无需担心销路,市场呈现“货紧价挺”的红火局面。

  与北方市场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沿海港口的甲醇市场堪称“冷清”。受前期进口量持续增多、下游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甲醇港口库存一路飙升,突破历史峰值。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我国甲醇港口总库存攀升至155.03万吨,不仅突破2019年147.89万吨的库存高点,更创历年来港口库存新高。对此,隆众资讯甲醇分析师张晓艳表示,这一现象属于预期之内,同时也反映出国内外供需偏弱的产业现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港口库存超预期“堆货”?

  蔡英超表示,多重因素叠加引发“到货潮”。年初以来,伊朗甲醇装置复产速度缓慢,上半年伊朗与以色列爆发军事冲突,航运线路受阻,伊朗当地厂家和港口的甲醇大量积压,无法正常发运。直至冲突结束、航运恢复,此前积压的甲醇集中发往中国,给港口带来“到货冲击”。更为关键的是,伊朗当地为快速去库,采取“降价促销”策略,其甲醇价格长期低于国际进口均价,国内进口商见状纷纷加大进口力度,大量伊朗甲醇涌入港口,直接推高库存。

  对此,张晓艳补充道,除伊朗货源之外,东南亚部分新项目投产后,今年多数时间段运行稳健,持续稳定供货。同时,下半年受印度制裁影响,原本流向印度的批量中东甲醇,转而大量流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剧了港口的库存压力。

  需求端的疲软则让港口市场 “雪上加霜”。张晓艳表示,海外方面,下半年欧美、东南亚需求较弱,部分原本销往这些地区的非伊朗甲醇,转而销至中国市场。国内方面,醋酸及MTBE大投产压制产业经济性,导致部分下游行业开工率被迫降低,叠加国内MTO(甲醇制烯烃)阶段性低开工,多重因素共振使得沿海甲醇表观需求疲软。此外,今年油品市场偏弱,为甲醇高进口、高库存提供了充足的仓储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库存高企。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当前甲醇市场最大的矛盾是 “港口现实弱”与“未来预期强”的博弈。不过,蔡英超认为,无需过度担忧,目前的市场分化只是“阶段性库存偏移”——内地库存低、港口库存高,但从整体来看,市场供需仍能维持平衡,并未出现大的基本面矛盾。

  对于短期港口市场走势,蔡英超认为,目前进口甲醇到货量尚未明显减少,且港口下游企业开工率回升缓慢,库存消化能力有限,短期港口库存大概率维持高位徘徊,价格或受压制,贸易商去库压力较大。张晓艳也持类似观点,认为沿海高库存局面大概率会延续至10月份。

  但从长期来看,市场存在改善契机。蔡英超表示,每年 11 月起,我国和中东地区会启动“保民用天然气”政策,工业用气缩减,这意味着约2000万吨/年的甲醇产能开工率将下降,国际甲醇进口量也会随之减少。“进入10月后,港口甲醇有望开启‘季节性去库’,这一趋势会持续到明年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届时港口市场压力将明显缓解,价格或迎来反弹机会。”他说。

  张晓艳则认为,对于沿海甲醇库存的拐点,需密切关注中东地区季节性限气的落实节点及力度,这是判断库存能否下降的关键因素。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