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8月金融数据:M2、社融增速稳健,贷款结构优化

网络 2025-09-12 17:36:09
市场资讯 2025-09-12 17:36:09 阅读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8月金融数据,金融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政策)。数据显示,2025年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前八个月净投放资金5208亿元。社融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42万亿元,同比增长6.6%。2025年1-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

  “无论是反映宽货币的M2,还是反映宽信用的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均保持在8%-9%之间。这表明,货币政策的状态是支持性的。”权威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金融总量增速保持高位,M1增速回升。“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和M2同比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并略高一些。”上述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累计融资增量持续高于上年同期,对社融增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财政政策)。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10.27万亿元,同比增加4.63万亿元。有市场机构测算,1-8月超长期特别国债累计发行规模9960亿元,发行进度已近八成。财政政策发力增多、社融和贷款均保持合理增长,对M2增速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此外,去年同期M2基数较低,也为当前M2增速保持较高读数创造了条件。权威专家解读称。值得关注,M1增速持续回升。数据显示,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M1增速上行带动M1-M2剪刀差继续收窄”,上述专家表示,目前已达到2021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也有市场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助于投入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

  企业贷款增长、个人贷款增长双双提振。贷款方面,8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9.10万亿元,同比增长6.8%。结构上看,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20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87万亿元,同比增长8.6%。“部分企业的贷款增长受益于生产景气出现回升。”东部省份某银行分行客户经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制造业贷款储备及投放明显好于上年,该行今年1-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为53%,较2024年全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尤其是以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景气度较高,企业新增融资需求较多,对信贷增长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信贷增长)。

  上述权威专家也对财联社记者分析,近期调研发现,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景气度处于较高区间,相应的投融资需求相对旺盛,带动信贷增长。“当前属于圣诞订单旺季,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在企业谋求转向多元化经营的关键时点,融资需求是得到充分满足的。”浙江省义乌市某圣诞用品加工企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企业端贷款有所回暖的同时,个人贷款增长也有提振。数据显示,前八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72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市场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8月是传统暑期消费旺季,个人消费需求叠加“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的推动,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贷款需求也有上升。

  8月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继出台一揽子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放松非核心区域限购要求、调整个人住房信贷政策等。上述权威专家在谈到贷款数据时提到,一揽子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更好满足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房管局数据,“沪六条”楼市新政出台仅一周,上海房地产成交量较政策前显著增长,推动8月商品住房成交量实现环比由负转正,当地银行反映居民购房需求回暖,带动按揭贷款咨询和签约单量明显增长。从贷款利率看,央行数据显示,8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