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从沉睡到流动的资本变革
随着数字经济加速渗透,数据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8月14日透露,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在此背景下,政策层面的突破为数据价值变现注入关键动力。随着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企业数据资源从财务报表的“无形资源”跃升为“可计量资产”。同时,数据资产质押融资创新实践亦在全国多点开花。
这一系列“首单”案例的涌现,为轻资产、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开辟了破解融资痼疾的新路径。
从“沉睡数据”到“流动资本”
数据资产价值认定难、质押登记难、风险管控难——这“三难”问题曾长期横亘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银行融资之间。如今,在政策引导与金融机构创新下,多地已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破局路径,让“沉睡的数据”转化为“流动的资本”。
近日,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为“专精特新”企业浙江连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000万元授信支持,这也是浙江省内人工智能行业首笔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业务。
据悉,连信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心理大数据智能应用科技创新企业,这类成长型科技企业普遍为“轻资产”运营。面对连信科技的融资需求,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创新设计了“数据资产质押+政策性担保”的复合增信方案。
无独有偶,日前,恒丰银行济宁分行为济宁公交集团发放数据资产融资1000万元,实现济宁市首笔千万级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业务落地。恒丰银行创新采用数据资产质押模式,成功构建数据资产融资“确权—评估—质押”全流程闭环。
恒丰银行济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质押放款是实现数据资产价值变现的核心环节。为保证数据资产的流通性,优先选取在数据交易所上架的数据产品作为押品,将数据资产押品的“已质押”标记体现在数据资产凭证上。
攻坚价值认定
尽管首单案例频传捷报,但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仍未走出“小规模试验”阶段。
兴业研究金融监管高级研究员任图南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数据资产融资规模达13.9亿元,其中城投平台占比53.63%,侧面反映出参与数据资产抵质押融资的行业与企业范围仍不够广泛。
任图南指出,确权登记制度尚未统一成为其首要障碍。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庞珊珊律师也表示,在相关法律法规对数据资产质押未做进一步规定的,数据资产质押应适用登记作为质押权生效的条件。
估值体系与风险管理滞后则是另一重挑战。任图南分析称,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远比传统资产复杂,单纯应用传统的估值方法容易“估不准”。同时,我国缺乏跨行业的数据资产估值标准。
“为了缓释风险,银行需要在‘授信准入、押品审查、登记备案、贷后监测、违约处置’重点环节,推进数据资产质押贷款业务的动态风险管控。”恒丰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光大银行在数据资产增信融资方面有诸多探索,记者从该行了解到,该行将破解“价值认定难”视为推动科技金融创新的关键突破口,2024年牵头发布了银行业首个《银行业数据资产估值指南》团体标准。
此外,北京京师(成都)律师事务所刘诚冬律师提示道,数据资产价值的变化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更新等因素密切相关,确定质权的范围和实现质权时容易产生困难。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