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与挑战
8月8日至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关于人形机器人,今年大会呈现出了哪些关键的行业趋势?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的演进逻辑是什么?如何看待市场上对于人形机器人实用价值的质疑?
针对上述问题,大会期间,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江磊表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落地应该分三步走(先文娱、再工业、后家庭)。
从今年大会来看,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选择更为全面,市场也已经开始关注餐饮、文娱等规模化赛道。未来,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的人要慢慢超过不看好的人。
当前,科创型中小企业还面临生存困境问题,传统制造业企业如果想要进入人形机器人行业,需要先把操作系统、云设施建立起来,而AI领域具备软实力的企业则可以涉足硬件领域,软硬一体化应该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落脚点。
产业化“三步走”
《21世纪》:你提到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落地应该分三步走,即先发展文体娱乐服务,再进入工业领域,最后进入家庭民生场景。这背后的技术演进逻辑是什么?“三步走”里每一步骤预计所需的时间周期多久?
江磊:过去,新能源汽车产业沿着“三步走”的路径发展,如今已实现商用化,这一过程大约经历了25年。现在在讨论人形机器人时,能否将这25年的发展过程压缩至5到10年,这是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重要课题。
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是,通过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凝聚共识,实现开源开放,极致地整合各方资源。
《21世纪》: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你观察到哪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趋势?
江磊:第一点是整机产品选择更为全面。第二点是产品与AI大模型的适配度越来越高。第三点则是大家已经开始关注餐饮、文娱等规模化赛道。
软硬突围
《21世纪》:你之前提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更多地观察科创型中小创新企业的困境,目前创新中心观察到了哪些主要的困境或难题?
江磊:主要是生存困境问题,分为两类企业来看,第一类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当前,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想要进入人形机器人行业,企业转型一定要以数字经济为驱动。
第二类是像AI企业这种具备软实力的企业。对于这类软实力企业,我建议其涉足硬件领域。软硬一体化应该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落脚点。
《21世纪》:市场上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实用价值仍有质疑,如何看待这些质疑?对于人形机器人企业而言,如何才能聚焦到自己的市场?
江磊:通过今年的大会,我感受到一个显著特点: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的人要慢慢超过不看好的人。许多机器人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它们不愿意在操作系统和芯片上投入资金,但这就导致它们所在的赛道很拥挤,市场表现也不是很好。
《21世纪》:近期宇树科技等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迎来“订单潮”,这是否代表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已经来到新的节点?
江磊:目前的“订单潮”还不能算是代表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到了一个节点,应该说是行业热点催生的一波“订单潮”。
《21世纪》:当前人形机器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态势是否健康?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促进产业协同创新、优化产业生态方面,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江磊: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产业发展速度过快,开源社区明显无法满足产业需求。其二,是关于标准的讨论,涵盖数据标准、硬件标准以及概念定义标准。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