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订单披露与落地难题探析

网络 2025-08-13 20:45:35
市场资讯 2025-08-13 20:45:35 阅读

今年以来,以宇树、智元、优必选等为代表的头部厂商先后披露合计超2亿元人民币的人形机器人订单,多家具身厂商在WRC大会公布订单数据,规模上百台。第一财经记者从大会了解到,购买客户主要来自运营商、车企等。

不过订单与真实落地存在差距。首程控股康雨表示,有的公司冲订单为融资,有的订单履行期不确定,受限于供应链产能未必能按时交付。自变量机器人CEO王潜表示,行业距离落地临界点不远,预估一年左右。

商单情况密集披露

截至目前,机器人行业签下的大额订单仍以智元、宇树、优必选为首。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共同中标中国移动旗下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24亿元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据一位参与此次中移杭签约现场的具身从业者表示,智元与宇树1.24亿订单只是采购框架中的一部分,且交付周期较长。

另据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7月18日发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示》,优必选科技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优必选副总裁焦继超在WRC大会上透露,今年预计工业人形机器人交付量约500台,主要用于搬运、分拣、质检等工业场景。

虽然头部大额订单厂商的机器人产品尚处于订单未交付状态,但多位行业人士表示,相关订单信息对行业起到提振作用。除了上述三家厂商,多家具身厂商在WRC大会现场披露机器人产品订单数据。

采访中,松延动力CFO韩深表示,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爆火,大部分厂商面临爆单问题。公司已及时切换供应链产线,确保客户批量交付顺利落地。

机器人进厂打工也难

WRC现场,一位具身行业从业者表示,今年整个机器人行业“进厂”速度加快,但有订单不代表能成功落地干活。康雨表示,对机器人商业订单的关注应回归到商业本质,订单与订单不同,场景与场景之间也不同。

订单之外,实际落地过程中,机器人干活出错、出现本体质量问题等情况也频频发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峰走访郑州富士康工厂发现,完成拧螺丝任务的工人数量高达几十万人,包括拧螺丝在内的接触式作业,目前对工业机器人以及协作臂来说,都很难完成。

在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刘云辉看来,机器人的操作任务要比移动还难,主要难在感知、抓取、规划执行。王潜则直接认为工业场景与通用具身大模型并不十分匹配,服务业的复杂场景更利于促进模型能力的有效提升。

甲乙方共同探索“甜点区间”

不论是订单情况的参差,还是订单落地过程中的困难,都难以阻挡今年被行业人士称为“机器人量产元年”。面向工业场景的工业轮式人形机器人普罗宇宙大白目前商业化订单近百台,创始人葛巾表示,客户签单的要求主要聚焦在产品性能与效率提升方面。

他石科技总经理马扬接触的客户群,一方面对产线柔性操作提出要求,同时也希望能够实现成本节省、效率提高。工业行业一般将产品或服务的性价比最优解区间称为“SweetSpot”(甜点区间),速腾聚创市场总监谢阗地表示,客户会希望在不改造基础设施的前提下,让机器人帮助产线完成更复杂的工作。

星动纪元CEO陈建宇对机器人干活效率的提升持乐观态度,他在采访中表示,今年星动机器人已在部分真实工业场景落地,效率约为人力的70%,明年将达到90%。目前已披露订单情况的厂商数据一般以百台为单位,业内人士表示,百台规模已属于第一梯队阵列,行业还在早期阶段。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