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公司积极投身人形机器人热潮
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公司,正积极投身人形机器人热潮。8月8日开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业机械臂等为主业的公司,将人形机器人置于显眼位置。
据不完全统计,新松机器人、埃斯顿、越疆科技等工业机器人企业均已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家电巨头美的也借助库卡技术,研发人形机器人。
记者注意到,这些公司多从去年下半年起纷纷入场。工业机器人公司为何步伐稍显滞后?面对具身智能初创企业,它们能否后发制人?
入局者众,巨头亦观望
8月8日,越疆科技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演示组装零部件、制作柠檬茶等技能。越疆科技首席科学家郎需林介绍,这是一款重视手部操作的人形机器人。

越疆科技第二代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Ⅱ接打爆米花。图:越疆科技
越疆科技方面称,公司不搞“概念炫技”,而看重让人形机器人能更快走上岗位。今年3月,越疆科技推出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与一线车厂等合作。
在医药场景上,越疆科技已与中国院外医药产业最大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药师帮签署战略合作。与此同时,越疆科技亦瞄准人形机器人“出海”。
郎需林表示,公司看到AI模型带来了控制、认知、交互能力的突破,于是决定入局人形机器人。越疆科技的策略是,先夯实硬件基础,同时对接主流AI“大脑”。
相较于越疆科技,新松机器人的节奏更偏早期。新松在WRC上带来了三款轮式和双足人形机器人,但一名新松的员工介绍,新松需要在这一领域进行技术储备。
一位上市工业机器人公司的CTO表示,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入局人形机器人的时间相对较晚,这与它们对人形机器人技术成熟度的判断密切相关。
不过,前述CTO指出,目前具身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其公司意识到部分应用的时机可能快要成熟,也开始提前准备和应对。
对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来说,借助人形机器人业务来提升股价和市值亦在考量范围内。7月末,极智嘉宣布设立全资子公司,正式入局具身智能。
既有经验,能否建立“护城河”?
和初出茅庐的具身智能创业公司相比,许多传统工业机器人摸爬滚打了上十年甚至数十年,这为它们后发制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累积。
极智嘉方面表示,公司在2024年营收规模达24亿元,接近扭亏为盈,业务覆盖全球40余国。这些能力和资源,将为其具身智能技术和产品提供成熟的应用场景与验证渠道。
资金和渠道能力之外,极智嘉还指出,公司在机器人感知、决策与控制等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研发经验。
技术和场景的长期积累,同样是越疆科技对自身比较优势的认知。郎需林说,公司拥有机器人控制系统、驱动模组等底层技术上的经验。
但郎需林也看到,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存在差异,需要工业机器人公司在算法架构、感知模型和运动规划上进行全面升级。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