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企:从“1到N”迈向“0到1”的创新征程

网络 2025-08-06 09:25:35
市场资讯 2025-08-06 09:25:35 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闫硕

对于生物医药市场,真正的创新是马拉松,考验耐力与体系。历经七八年迅猛发展,中国创新药企在“1到N”中彰显速度与韧性,BD交易井喷是产业升级关键动力。近期报告指出,中国创新者与美国开发差距从10年缩短至3.7年,中国生物科技全球认可度提升,体现在海外授权活动增长上,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达成72起海外授权交易,交易总金额高达608亿美元。

然而,当License-out捷报频传,中国创新药产业需直面如何在已知领域外开辟新疆域的核心命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丹麓资本管理合伙人兼北京总经理许谦,围绕创投在创新药生态中的角色等议题展开探讨。

在许谦看来,“1到N”的加速跑积累的资本、人才、经验与信心,正为攀登“0到1”险峰奠定基础。当中国药企在BD交易中从被动“跟随”走向主动“定义”合作条款,距离真正定义未来疾病治疗方案或许已不再遥远。

当资本回归理性,创新终将回归本质。中国生物科技在“1到N”基石上,正揭开“0到1”新篇章。

从“跟随者”转向全球“1到N”创新,《21世纪》:最近有研报指出,中国生物科技正从“跟随者”转向全球“1到N”创新的关键贡献者。您如何看待?许谦: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是“1到N”式创新重要贡献主体。自2015年起,中国创新药步入规范发展阶段,在“1到N”创新方面表现出色,创新成果的海外授权是标志性现象。

《21世纪》:中国与全球创新差距从10年缩短至3.7年,这种“加速度”背后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什么?许谦:可概括为三大因素,政策扶持、资本投入、海外人才回归。

创新药发展亟待持续增强动力,《21世纪》: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哪些因素具备长期可持续性,对创新药领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许谦:支持政策营造出创新生态环境,资本投入同样具备可持续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也在持续推进。

《21世纪》:中国在“特定治疗领域”展现独特竞争力,哪些领域已形成全球级优势?许谦: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最早兴起的热点,自去年起,双特异性抗体(双抗)成为新的热点,细胞治疗领域优势尚在积累阶段。

BD交易中拥有更强话语权,《21世纪》:除全球需求外,中国Biotech的哪些能力质变使国际大药企愿意支付高额首付款+里程碑金?许谦:可与ADC进行类比,康方生物相关事件让海外企业认识到中国的研发能力、研发效率以及产品疗效。

《21世纪》:近期License-out交易中,中国企业是否在合作条款上获得更大话语权?许谦:当前尚未引发实质性变革,但“NewCo”模式下中国企业拥有了更大话语权。

《21世纪》:越来越多企业将管线早期授权出海,这是否意味着中国Biotech正从“自主出海”转向“借船出海”?许谦:企业首先任务是保障自身生存,“NewCo”模式可作为一种选择,但难以成为主流模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