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消费优化:供需匹配与品质升级
近年来,部分农产品价格相对低迷,一大原因是消费增速不及生产增速。促进农产品消费既是应时之举,也是长远之策。从消费总量看,伴随收入增长和期望提高,吃饱吃好始终是刚性需求,农产品消费规模依然庞大。
今年首场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日前在江西南昌举办,2000家农业龙头企业推出2万多种特色产品,600多家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响应。不久前,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推出23项具体举措,扩大农产品消费。促进农产品消费,成为热议的话题。
当前,农产品消费总体稳定,但供需结构还不够理想。一方面,农产品琳琅满目,但也让人难以选择,消费者困惑于“不敢买”“不会选”“买不到”;另一方面,很多优秀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生产者困惑于市场认可度低。这里面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供给结构不尽完善的问题。
近年来,部分农产品价格相对低迷,一大原因是消费增速不及生产增速。促进农产品消费既是应时之举,也是长远之策。从消费总量看,伴随收入增长和期望提高,吃饱吃好始终是刚性需求,农产品消费规模依然庞大。从消费结构看,人们更注重健康饮食。打破供需错位,首先要优化供给端,推动生产更好适配需求。
瞄准需求变化,满足消费者期待。如今,消费农产品不再只为了填饱肚子。消费者理念已发生变化,既务实理性,也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关注品质与安全,还注重体验感、互动性。市场在哪里,生产就优先哪里。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农产品供给就要更多元更优质更灵活。
质量分级是基础。智利车厘子颇受国内市场欢迎,其成功之道是标准化做得好,按大小、颜色划分等级。消费者在网上下单时,就对产品有稳定预期。深圳2024年率先获批水果质量分级试点,通过建立“1+3”评价体系,将水果分为三个“深标”等级,取得良好效果。从全国看,率先从水果、牛肉等产品入手,探索建立品质评价和分级标准,推动分级上市,有助于优质优价。
还要用好加工手段。供给不仅包括初级农产品,还包括加工农产品。加工是农产品的第二次生命,有助于卖得更多更好。例如,刺梨原果的口感大家不一定能接受,加工成刺梨汁就好多了;又如,羽衣甘蓝被誉为减脂必吃,但其口感苦涩,加入新茶饮后,成为饮品界的“香饽饽”。新的消费渠道与场景崛起,推动了农产品消费增长。
优化供给端,并不是越高端越好,更不是卖得越贵越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品质可靠的产品是农业的天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不是一窝蜂搞所谓高端农产品。农产品促消费,不是要把荔枝都搞成千元一斤,而是要让十元一斤的荔枝畅销,让消费者和生产者共赢。让每一类产品都找到对应的消费群体,让每一种合理需求都对接到合适的供给,这是促进农产品消费的目的。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