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城市更新:上海合肥拉萨的创新实践
城市更新,如何既能挖掘城市发展所需的宝贵空间,又能改善老建筑的功能环境?文脉赓续,如何在保护城市古建筑传统风貌的同时,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该怎样应对解决?在上海、合肥、拉萨等地,科技的创新应用,正在探索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同步实现历史建筑保护与空间开发利用——数千吨的石库门建筑腾挪移动,又毫发无损地“归位”。雨后初晴,上海张园的石库门建筑群清丽雅致,老居民们发现,一年前被“移走”的“90多岁”华严里建筑群,毫发无损地“归位”了。为何要挪房子?“在保护建筑的大前提下挪房子,能挖掘城市发展所需的宝贵空间,还能改善老建筑的功能环境。”步进式自行走建筑移位装置主要发明人卢文胜说。老建筑移位有多难?“这就像把一块老豆腐放在一张塑料片上端走。”卢文胜举例。以创新解难题,移位技术研究中心把“步进式自行走”发明逐步升级为“步履式移位”成套技术。步履式移位“机器脚”在华严里等石库门建筑群的移位上大显身手。在张园东区的开发中,像华严里这样使用整体移动技术的建筑有18幢。
坚持“最小干预、古今交融”的古城保护理念——巧妙运用三维扫描、无人机航拍等科技手段,为古建筑修缮提供精准数据。位于拉萨老城区的八廓古城,是不少游客到访西藏的第一站。近年来,随着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八廓古城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八廓古城管委会主任邓剑锋介绍,八廓古城核心区的1.33平方公里内,有超1300座(栋/构)各类建筑。面对地基沉降、局部损毁的情况,速凝水泥、阻燃材料等新型建材也被广泛应用。地上,人流预警监测、路灯智能管理;地下,智能水务系统、燃气感应提示,整合各类信息平台搭建起的数字古城系统让古老街区更智慧、更安全、更方便。
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可燃气体报警装置能够直接关闭液化气阀门,并自动拨打电话报警。中午,看到不断光顾的食客,李旭东手脚不停,笑容满面。3年前,李旭东在安徽合肥长丰县金大地翡翠公馆小区,经营起一家夫妻店。“我们店面小,风险最大的是液化气。不过,现在我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报警器会给我‘打电话’。”李旭东说。长丰县住建局公用事业科科长姚德松介绍,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长丰县陆续为工商户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目前已经安装约4000户。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离不开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支撑。2015年以来,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市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合肥逐步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全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网络。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