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引争议 美国经济数据公信力受质疑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五收到了一批不好的经济数据,他的回应不是反思政策,而是直接解雇了编制数据的负责人。
周五,特朗普正式宣布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埃丽卡·麦肯塔弗,美国舆论哗然,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对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产生担忧。
起因是周五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非农就业数据低迷。数据显示,7月新增就业岗位仅为7.3万个,远低于市场预期,5月和6月数据也被大幅下修。劳工统计局表示,修正是基于后续报告和季节性因素。

然而,低迷的就业数据触碰到了特朗普的“逆鳞”。特朗普称数据被操纵,目的是让他和共和党人颜面扫地,指示团队解雇麦肯塔弗。
随后,美国劳工部确认,麦肯塔弗已被解雇,副局长威廉·威亚特罗夫斯基将暂代局长一职。

美国舆论痛批特朗普炒人做法
对于经常吹捧美国经济的特朗普来说,周五的非农数据是一个打击。
特朗普不能只在数据有利时沾沾自喜,而在数据不利时则痛斥造假,这样的“双标”做法,如何保证数据的公信力?
劳工统计局向来将工作“独立”且“无党派”奉为圭臬。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表示,这种公正性对公众和市场对数据的信任至关重要。
在2024年1月,麦肯塔弗的提名获参院投票确认时,现任副总统万斯也投了赞成票。
特朗普解雇麦肯塔弗的命令招致了众多民主党人的批评。
麦肯塔弗的前任威廉·比奇表示,此次解雇“完全站不住脚”,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河”。
“劳工统计局之友”发表声明称,将该机构及其员工的工作政治化,是对整个联邦统计系统的极大损害。

倾向保守派的Michael Strain也坚定地为麦肯塔弗辩护,称“绝对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她有伪造数据的意图。
Diana Furchtgott-Roth在承认特朗普有权选择政府团队的同时,强调了劳工统计局职员的敬业精神。
Furchtgott-Roth表示,如果数据被操纵以帮助拜登总统,劳工统计局本应选择一个更高的数字。
特朗普抨击的数据造假究竟站不站得住脚?
特朗普对美国劳工统计局操纵数据的指责有没有道理呢?非农等经济指标又为何会被经常大幅修正呢?
财联社曾对美国经济数据的可信度进行过探讨。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非农数据几乎每次发布后都会被下修。按惯例,美国劳工部在非农当天公布初步数据后,接下来两个月还会对数据先后进行两次修正。

换言之,投资者看到的非农数字,基本上都“高估”了当月美国就业市场的实际表现。
美国劳工统计局在初步数据发布时,“不够准确”的客观事实存在,但若说这是为了刻意“坑害”特朗普,就有些无稽之谈了。
过去几个月坊间对美国经济数据的质疑声,更多地集中在强劲的数据本身是否美化了美国经济的实际表现。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些数据究竟为何会大幅修正呢?
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或许还得算到特朗普头上……
与其他美国统计部门的同行一样,麦肯塔弗今年一直不得不应对紧张的预算和职员流失——这些挑战在特朗普执政前就已存在,但在他第二任期内变得更加严峻。特朗普的2026财年预算提案将再削减劳工统计局的预算和人员各8%。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人手短缺加剧了数据可用性的减少。每月,劳工统计局的团队通过采集商品服务类别的价格报价,来计算消费价格指数(CPI)。6月16日,该机构宣布已暂停了在纽约州布法罗市的数据收集。
此外,数据的修正也指向着另一个问题:调查的低应答率。在统计历月非农数据的第一次调查中,参与回复企业的比例越来越少。近几个月来,初次收集率已多次降至60%以下。

BCA Research全球首席策略师Peter Berezin和Pantheon Macroeconomics美国首席经济学家Samuel Tombs表示,目前的就业数据遗漏了经济中的一大块群体:小企业。由于难以应对关税的影响,这些企业提交的报告较晚。
“当数据存在缺口时,(劳工统计局)会根据过去的趋势放入插值,但如果趋势本身正在走弱,一旦获得之前通过插值得到的数据,通常会发现实际情况比最初估计的更糟糕,”Berezin表示,“这些调查问卷的回复率非常低,因此统计机构不得不进行大量数据猜测。而在经济走弱的情况下,通常你会高估而非低估就业人数。”
“缺失的数据越多,数据得到越晚,修正幅度就越大,”通胀洞察公司(Inflation Insights LLC)总裁Omair Sharif表示。
随着白宫开始干预美国经济数据的编制,对美国数据的质疑声,显然可能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进一步高涨。盈透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史蒂夫·索斯尼克表示,“总统仅仅因为不喜欢某个数据就解雇麦肯塔弗,而不先弄清楚原因,这确实是史无前例的。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这让人怀疑此类信息是否可信,以及在未来是否真的不带偏见。”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