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补贴乱象:商家承压 行业协会倡议规范
“被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要求参与价格补贴,并承担补贴份额,比例在30%~70%之间,少数情况下甚至超过70%;价格补贴活动期间,每笔订单的平均利润率普遍下降,降幅多在10%~30%之间。”
上述情况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就外卖业务情况进行调研时,得到了33家会员企业的相应回复。
实际上,在“外卖大战”火热的同时,不少餐饮企业站出来发声,《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此前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就表示,希望外卖平台把定价权交给商家。
嘉和一品创始人兼董事长刘京京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文“困在外卖大战下的真实呐喊”,其表示各平台开展的百亿补贴,最受伤的是商家。“顾客享受到的各种满减、补贴,每10元,平台只出3元,商家要补7元。大头都是商家出的。”刘京京呼吁:平台不应再裹挟商家,参与巨额补贴,不能迫使商家降低底线;那只会劣币驱逐良币,导致食品安全风险越来越大。
北京南城香餐饮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汪国玉也坦言:“虽然钱多赚了,我们却高兴不起来。一是门店太忙,服务人员跟不上,这个不会太长久;二是产品价格会持续下降,很难恢复到正常价格水平,顾客会认为低价反而是正常了。”
实际上,外卖补贴一直都是由外卖平台与商家共同承担,此前有连锁餐饮品牌管理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提到,“在新开发市场,一般都是由平台投入更多,但在成熟市场,则是商家承担更多。除了红包补贴,在外卖平台上,商家还会付出流量费用、配送费等,有时外卖菜单价格设置不合理,就会出现订单‘负收入’的情况。”而在外卖平台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上述情况也被放大。
在此情况下,自7月中旬起,北京、重庆、湖北、陕西、云南、福建、深圳、珠海等超10省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直指平台“百亿补贴”“0元购”等策略引发恶性循环,内容包括商户被要求承担一定补贴费用,利润遭严重挤压;低价竞争导致中小商家生存空间被压缩,高端品牌被迫降价卷入价格战;消费者虽短期内享受低价优惠,但面临服务质量下降、食品安全风险增加等长远损害。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曾两度介入。记者在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在7月18日的约谈中,总局要求三家平台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而就在两个月前的5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外卖平台企业,要求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
记者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获悉,该协会也提出倡议,表示各平台企业应立即停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实施的强制行为,严禁以“流量倾斜”“搜索降权”等手段变相强制商家参与价格补贴活动;严禁通过格式条款、算法规则强制商家承担超过合理比例的补贴份额;严禁实施“二选一”“独家合作”等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
此外,连锁经营协会还提到,商家应强调坚守商业底线,严禁偷工减料、虚假促销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设定合理利润区间以避免“亏损经营—质量下降—客源流失”的恶性循环。
“这份倡议书旨在打破当前‘低价竞争—质量下滑—行业受损’的困局,建立‘优质服务—合理利润—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如此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