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Q2宏观金融报告:推动储备货币多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
7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宏观金融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确定性上升,美元霸权短期内虽不会瓦解,但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更可能呈现“碎片化”与“多元化”的双重演进特征。在此背景下,中国需推动储备货币多元化,增强外汇储备安全,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重视全球稳定币发展浪潮,并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公平化和稳定化的方向演进。
报告认为,应优化持有美债的策略,减少对美元单一资产的依赖。在当前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国债务风险扩大、中美深度博弈的背景下,中国减持美债不仅是对短期经济风险的规避,更是对美元霸权的反制和全球金融多极化的推动。
2025年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降至7654亿美元,从美国第二大债主降至第三大债主。
报告建议,未来可进一步优化持有美债的策略,灵活调整美债久期;同时构建多元化储备体系,在现阶段全球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的背景下,灵活使用黄金等避险资产,增强经济金融的抗风险能力,扩大欧元和新兴市场货币储备,覆盖全球主要市场和资产类别,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和市场预期配置不同期限的投资产品,实现投资组合较为有效的分散化,避免单一市场、单一资产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提高外汇储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另一重要方向。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体而言,加强中国与有关国家在经贸往来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提升人民币在周边区域的认可度;加强人民币的投融资货币功能,鼓励企业在周边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过程中增加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并结合中国产业链海外布局的调整,提高使用人民币结算计价的话语权;结合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在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等新机遇中提高人民币的普及度。
当前,全球稳定币市场迎来一波发展浪潮,尤其是美元稳定币已抢占先机,从加密资产领域向传统金融领域延伸,可能以新的方式增强美元的影响力。近期,一些学者和机构提出建议,比如在中国香港发展离岸稳定币市场,并在上海自贸区等有条件的自贸区配合推进。对此,报告认为,中国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应对之策,要尽快深化这方面的研究,以监管沙盒等方式积极探索尝试稳定币的应用场景和运作机制,既紧跟技术进步趋势,又要避免潜在风险。
报告指出,要系统构建区域金融安全网,夯实周边命运共同体金融合作基础。对外应重点扩大与东盟、上合组织等周边伙伴的金融合作,协同推进区域性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完善符合周边国家发展特点的流动性救助机制;对内要着力筑牢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以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等举措,全面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