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聚焦智慧城市与城市更新
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构建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势在必行。近日召开的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提出要“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会议召开以后,多地地方国资、城投公司围绕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等议题加快布局。多位城投公司负责人表示,根据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下一步将更加聚焦城投对城市更新、智慧城市项目的挖掘。
随着城市更新项目的增多,政策性资金的支持情况受到关注。
广州城投研究院战略研究部、政策研究部负责人王富贵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工作会议将“严格控制超高层建筑”作为重点任务内容,有利于切断传统商办套现路径,推动城投资金来源从“政府信用+土地财政”向“多元融资+财政撬动”转型,预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将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要资金通道。
“智慧城市”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不论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还是今年会议均提到了“智慧城市”内容。其中,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总体目标下,更强调要“便捷高效”,推动理念、模式、手段的系统创新。
多位城投行业人士认为,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智慧城市”内涵和外延也不断丰富。
记者注意到,多地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均将数字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作为关键着力点,通过创新实践和系统布局,逐步构建起多层级、多场景的智慧治理体系,以确保实现“便捷高效”的发展理念。
2025年1月,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南京市城市照明建设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首杆“AI+无人机”智慧路灯正式启用。
“智慧路灯集成AI算法、无人机机场、摄像头与环境传感器,实现对照明设施、道路交通、河道环境等多类场景的智能巡检和实时响应,初步构建起‘空地一体’的感知网络,有力推动了传统市政设施向智慧治理节点转型。”南京城建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
除了深挖“智慧城市”项目外,一些城投公司也在积极丰富“智慧城市”的外延。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与同济大学合作打造的闽江之心“福元宇宙”示范商圈,通过商户数字化升级、AR虚拟打卡点、主题游览线路等创新,推动传统商圈向虚实融合的消费新地标转型。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在探索城市发展中,天津市提出用好“三新”“三量”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三新”即凝聚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三量”即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
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用好“三新”“三量”,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更新、商贸文旅融合,以更高站位服务全市发展。
就如何积极推动传统市政基础设施更新升级及智能化改造,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闫彦明对记者表示,要加大城市智慧大脑、新型政务应用平台等项目支持力度,助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对于城投企业而言,可积极通过参与城市更新、智慧城市运营等加快市场化转型。长期以来,城投企业深度参与城市建设开发及运营,在土地整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在城市更新、智慧城市运营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闫彦明说。
在闫彦明看来,本次会议强调的“五个转变”和“七项重点任务”与城投市场化转型发展理念相契合,这为城投市场化转型提供了方向。
政策性资金多渠道支持城市发展
政策性资金保障是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条件,也是扩大有效投资、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城市更新专项资金800亿元,以支持各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建设,其中,涉及约550万户居民,受益人数约1700万人,将推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除此之外,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赵成峰在解读相关文件时提到,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门设立了城市更新专项,支持城市更新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将在已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的基础上,扩围支持城市危旧住房、老旧街区(厂区)转型提质等工程,相关资金已于6月底前下达。
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我国已通过“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安排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1350亿元,支持各地建设改造城市燃气、排水、供水、供热等地下管网约14.8万公里。
王富贵表示,未来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将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要资金通道。“随着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房等民生项目将获得低成本长周期资金倾斜,要求城投类企业建立专业化融资对接能力,创新‘政策性资金+市场化工具’的组合融资模式,通过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等路径盘活存量资产,构建可持续的资金平衡机制。”
闫彦明则认为,未来,专项债支持领域或因地制宜进一步向城市更新、绿色低碳、安全韧性、智慧治理等领域倾斜。
“一方面,专项债资金或进一步向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等领域倾斜,同时持续推进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等项目,积极助力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宜居城市;另一方面,专项债资金加力补足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应急救灾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板项目,提升城市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冲击时的适应力、恢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闫彦明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