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引领低空经济新篇章:从技术到商业化的跨越
“低空经济及低空新型装备已深入日常生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除汽车外的第二种点到点通行工具,为大众出行带来新想象。传统民航对新技术应用谨慎,而eVTOL需平衡高安全性与新技术验证。”
在上海举办的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论坛上,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谢陵发表上述观点。
从技术验证到商业运营,eVTOL正逐步将低空载人出行的想象变为现实。
低空载人出行离我们还有多远?
谢陵介绍,低空载人出行落地需官方安全背书、经济载人eVTOL、运行人员资质及训练标准、运营规则、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空域管理系统、管理部门及飞行数据等。
“实现高安全性和高效经济的平衡,eVTOL才有机会开启低空出行的规模化时代。”谢陵指出,商业飞行的关键是高频次飞行下的安全性及成本可接受。
沃飞长空CMO费岚表示,首批eVTOL商业化运营将定位高端市场,随着规模扩大及技术进步,成本有望降低,让低空出行更普惠。
“需研发高性价比产品,让每个环节都盈利,才能真正打开市场。”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蒋俊指出,eVTOL可持续发展需保障产业链各环节盈利。
谢陵也指出,新行业无成熟案例参考,需技术创新中找准路径。峰飞航空副总裁谢嘉表示,需秉持创新精神,加速应用场景的商业化闭环。
文旅商业化进程加速:从试飞到售票的倒计时
合翼航空正在做前期市场化商业运营筹备,持续做演示飞行测试。此前,亿航智能旗下公司收到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标志着低空载人服务商业化进程开启。
亿航智能表示,将采取“三步走”方案,确保安全过渡至常态化商业运营模式。目前两家运营商在广州和合肥的eVTOL运营场地已进入载人试运营阶段。
合翼航空强调安全是首要考量,低空经济面临人才短缺等瓶颈。公司正在通过演示飞行测试和应急演练,为商业化运营做准备。
与传统直升机观光相比,亿航的载人eVTOL在文旅领域具有多重优势,尤其在运营效率方面。
合翼航空将首先聚焦文旅市场,价格根据航线特色调整。公司计划在未来逐步在更多试点推广该项目。
亿航智能高管还指出,将不急于求成,逐步打开OC运行限制,把旅游观光作为首个运行场景。
理性发展中的破局:行业趋于冷静,头部eVTOL聚焦适航认证
亿航EH216-S型eVTOL已获颁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eVTOL型号合格证。目前,中国从事载人eVTOL研发并最早实现首飞的5家公司,有4家诞生于上海,也在加快适航进展。
“行业可以有一点泡沫,但还是要脚踏实地地研发飞行器。”蒋俊指出,今年企业们整体把精力聚焦在适航取证的进展上。
多家头部eVTOL企业去年迎来适航的关键节点,预计未来两三年将会迎来国内eVTOL落地的新阶段。
沃飞长空CMO费岚表示,去年完成了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所有科目,目前正在载人试飞的最后准备冲刺阶段,预计2026年取证。
费岚还表示,今年市场回归理性后,企业能更专注于产品本身,比如适航取证、安全性能提升等核心环节。
关于行业发展节奏,谢陵表示,低空载人出行真正迎来“元年”可能还需三到五年时间。
对于未来规划,上海沃兰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黄小飞展望,到2030年,沃兰特计划让大众在30至40个城市享受到空中出行服务。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