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币存款余额重上万亿美元,出口向好与持汇意愿提升成主因

网络 2025-07-18 03:25:35
市场资讯 2025-07-18 03:25:35 阅读

  时隔3年多,外币存款余额重上万亿美元。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1.7%,达1.02万亿美元。上半年外币存款增加1655亿美元。

  市场人士认为,这既是出口向好带动贸易回款增加的直接体现,也反映出经营主体持汇意愿提升,以避免“高价”换汇、留存外汇用于资金增值或防范汇率风险等。下半年,外币存款余额有望站稳万亿美元大关,延续增长态势。

  出口向好驱动外币存款高增

  2021年4月,外币存款余额突破万亿美元关口,并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高位运行。2022年4月开始,外币存款余额整体呈现下行态势,到2023年10月下行至7844亿美元。此后,外币存款余额呈现震荡爬升趋势,到今年6月末重上万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外币存款规模增长迅猛,共增加1655亿美元,而去年全年增加了551亿美元。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币存款的增量,近九成来自境内外币存款,主要由非金融企业和非银金融企业贡献,二者分别增加了955.7亿美元与374.5亿美元,居民外币存款增量不多。

  由此可见,企业外币存款增加,是今年以来外币存款大幅增加的最主要来源。“这背后可能是货物贸易盈余大幅增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今年以来我国贸易差额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货物贸易收入顺差大的时候,往往境内外币存款增长较快。

  今年上半年,出口向好、顺差增多。数据显示,1至6月,我国出口商品贸易总值18089.86亿美元,进口商品贸易总值12230.22亿美元,顺差值为5859.6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349.91亿美元增长近35%。

  另有数据显示,1至5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32128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31109亿美元。“贸易回款后,企业短期内并未充分结汇,而是以存款的形式留在银行,成为外币存款。”广开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表示。

  持汇意愿提升灵活择机结汇

  从出口收汇到外汇“沉淀”形成外币存款,结汇这一环节“消失”了。专家表示,外币存款持续累积背后,是企业结汇意愿减弱、持汇意愿提升。

  “今年3月以来,‘抢出口’效应明显。3至5月海关口径贸易差额高于去年同期,贸易回款后短期并未结汇,而是后续择机结汇,对企业活期外币存款高增长形成驱动。”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倪军说。

  企业为何选择外币存款,而非尽快结汇?据悉,推升持汇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避免在人民币升值阶段“高价”换汇;留存外汇资金增值;防范汇率风险等。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企业若无迫切的人民币资金需求,普遍倾向于推迟结汇,避免在升值阶段‘高价’换汇。”资深汇率研究员何应龙说。

  “企业对持汇还是结汇的判断,主要基于资金收益和汇率预期。”中金公司研究部外汇研究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表示,当前美元利率高于人民币存款,汇率预期稳定,没有特别强的升值预期,叠加今年以来贸易顺差增长,外汇收款增加,因此外币存款累积下来了。

  同时,企业持有外汇,可通过灵活把握结汇时机,进行套期保值,增加企业收益,提升利润。“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推进,境内外的外汇资金日益增多,业务需求也更趋多样化。”一家外贸企业人士表示,公司已完成外币存贷款业务的办理资质,留存外汇办理存款,进行资金增值。

  面对市场需求,部分银行也给出了较高的外币存款利率。长沙银行近期发布的信息显示,5万美元及以上起存,3个月、6个月、1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3.3%、3.5%和3.8%。该行称,外币存款保本保息,但外币兑换汇率存在一定波动风险,投资须谨慎。

  “目前,1年期美元定期存款利率通常在3.5%左右,部分银行甚至开出4%以上的利率吸收存款,而同期人民币存款利率在1%左右,高收益投资项目也不多,持有外汇可获取一定的利息收入。”华东一家银行人士表示。

  企业预期理性高位运行有望延续

  企业选择外币存款,除避免“高价”换汇、有利于资金增值外,更多也是出于对冲汇率风险的考虑。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持汇意愿提升,体现了对汇率风险的预期管理,下半年外币存款余额有望延续增长。

  温彬认为,目前外汇市场供求已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人民币汇率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特别是二季度以来,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并未出现企业急于把手中外汇卖出结汇的情况,表明企业的预期比较理性”。

  市场人士预计,下半年企业持汇倾向和外币存款规模仍将维持高位。李刘阳认为,下半年中美利差趋于收窄,汇率预期持续稳定,外币存款余额有望站稳万亿美元大关,延续增长态势。

  何应龙认为,当前全球贸易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预期更趋谨慎,会考虑风险管理,选择持汇以备未来汇率波动,甚至寻求在更有利的汇率条件下结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