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粮食品牌建设:擦亮“白金名片”与“黄金名片”

网络 2025-07-18 02:40:20
市场资讯 2025-07-18 02:40:20 阅读

  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的吉林省,地处世界著名的“黄金水稻带”“黄金玉米带”,产出的大米和鲜食玉米品质上乘。为使好粮变名粮,吉林省过去十年坚持以品牌建设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质量提升和品牌打造贯穿于粮食产业全链条,擦亮“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金字招牌。

  7月16日,7·16吉林粮食品牌日暨营销推广系列活动在延吉市启幕,院士专家和行业大咖深入分析吉林粮食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

  体系化形成品牌矩阵

  吉林省肥沃的黑土地、清洁的水资源及适宜气候,使产出的大米被誉为“白金名片”。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吉林省于2013年出台指导意见,正式启动粮食品牌建设工作,推出“吉林大米”公共品牌,形成四位一体品牌体系。

  经过十余年打造,吉林大米产业联盟企业已发展至86家,品牌价值达462.36亿元。2020年,吉林省又启动鲜食玉米品牌建设,目前鲜食玉米企业已发展到189家。

  此次活动评选出五大奖项,推动吉林粮食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

  聚合力增强产业实力

  品牌矩阵的形成使吉林大米企业实现“同扛一杆旗、同唱一个调”,共同“走出去”。依托产业联盟企业,吉林省向上扩大种植基地,向下深耕销区市场,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目前,吉林省水稻加工业总产值从2013年的140亿元增至2024年的270亿元,吉林鲜食玉米产业也在稳步发展,2024年加工22.5亿穗,产品远销24个国家和地区。

  定标准连接供需两端

  立足长远发展,吉林省建立了一系列品牌和产品标准。2016年制定《吉林大米地方标准》,2021年发布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研发质量追溯平台软件系统。

  在需求端,吉林省不断完善营销体系,接连推出吉林大米直营店(柜)、电商平台等营销模式。其中,“吉田认购”模式综合产出效益比普通稻田高出2至3倍。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柴冠表示,将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做足做活“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为品牌建设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