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市场:万亿蓝海下的转型与挑战
接近万亿元规模的健康险市场,正迎来突破的关键节点。在保险预定利率下调与行业转型压力下,人身险与财险公司正将健康险作为战略核心阵地,头部公司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积极延伸健康服务价值链,加速健康险向“服务型产品”转型。
从最新出炉的行业保费数据来看,人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经营健康险数据呈现明显分化。2025年1—5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万亿元,其中人身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保费收入3879亿元,财产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保费收入1435亿元。
在健康险的主要四大类险种中,重疾险进入存量市场,护理险、失能险迎来快速发展但尚未成规模,医疗险作为保费增长的主力最具看点。百万医疗险升级迭代,中高端医疗险、带病体保险能否代表未来发展方向?
人身险与财险公司健康险保费分化
随着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窗口日益临近,保险公司的产品策略调整加速推进,一是具备利率浮动机制的分红险产品,另一个是侧重风险保障属性的健康险。
近期,中国人寿推出首款费率可调的10年期长期医疗险产品。该公司表示,将全力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统筹推进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研发,深耕健康细分市场,推动健康保障与服务融合。
“利率下行削弱储蓄型寿险产品吸引力,寿险公司需通过健康险产品赋能,推动储蓄类业务的协同销售。”中再寿险高管表示,在“I17会计准则”即将落地的背景下,保障类产品对寿险公司财务指标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不过从数据来看,寿险公司对健康险的战略重视度仍有待提升。2025年1—5月,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2797亿元,其中健康险业务收入3879亿元,同比仅增长0.9%。

近年来,头部公司将健康险嵌入“保险+医康养”生态闭环,探索“第二增长曲线”。中国平安发挥医疗健康生态圈优势,旗下专业子公司持续深耕“保险+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中国太保实施“大康养”战略,推动康养服务与保险主业协同共生,打造大保险生态体系。
对于财险公司而言,车险竞争加剧导致增长承压,叠加新能源车占比提升带来的利润收窄,倒逼其向健康险领域寻求突破。2025年1—5月,财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805亿元,其中健康险业务收入1435亿元,同比增幅达9.5%。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渠道的深度渗透正重塑健康险的行业格局。《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显示,未来5年互联网健康险增速为15%~20%。
医疗险逆袭重疾险
健康险一般由重疾险、医疗险、护理险、失能险等细分险种构成。重疾险和医疗险目前占据着健康险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当前,我国2024年医疗险在健康险中占比已接近50%,医疗险正上演对重疾险的“逆袭之战”,有望成为健康险市场新的增长引擎。
谈及医疗险的发展势头,中再寿险高管指出,医疗险取代重疾险成为健康险核心,是“需求驱动下的必然结构变革”,这一进程或在未来2~3年内完成。
在业内看来,重疾险新旧定义切换、预定利率下调节点,市场不断的炒停售行为让重疾险市场趋于饱和。2015年—2016年间,百万医疗险的出现逐渐改变了重疾险一险独大的健康险市场格局。
“相对来说,医疗险有更好的发展基础。”在阳光人寿相关负责人看来,医疗险属于刚需产品,经历了百万医疗、惠民保等爆款产品后,在医保商保融合、DRG和药品集采等多重因素刺激下,医疗险正在加速转型,有向中端医疗和次标带病医疗发展的趋势,已形成一定共识。
从近年的承保数据来看,医疗险新单件数和保费稳步增长,健康险业务结构发生显著调整。
除传统医疗险外,细分功能型产品正成为新的增长极,其中护理险与失能险的总保费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中再寿险高管指出,这类功能细分产品的出现,正逐步瓦解重疾险“功能模糊”的市场定位。数据显示,成熟市场中失能险与长护险合计占比达35%,而重疾险仅占5%。当前国内市场已呈现相似趋势。
中高端医疗、带病体保险成接续力量?
近年来,作为主力险种的百万医疗险面临增长瓶颈,保险公司正通过升级产品责任打响存量市场“保卫战”。部分百万医疗险新增外购药报销、公立医院国际部/特需部及私立医院费用覆盖等责任,逐步向平价中端医疗险转型。
业内指出,当前中端医疗险的增长主要依赖存量客户资源的结构性转移。即便中高端医疗险尝试将DRG付费缺口纳入保障范围,商保赔付仍受公立医院用药限制。
随着健康人群医疗险渗透率提升,带病体成为各家保险公司争夺的增量市场。京东安联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带病体保险是为患有慢性病或既往症人群提供的健康保险产品,这类产品通常采用“保险+健康管理”模式。
阳光人寿相关负责人提到,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医疗和长期护理需求较多,可开发综合保险产品,提供一站式服务。要加强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的生态打造,与线上问诊、电子处方、远程医疗等便捷的线上服务结合,提升客户感知。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商业健康险目前主要覆盖15%的健康人群,轻症、中症都是广阔的蓝海市场。
老年人群、慢病患者等“非标体”的保障需求,正推动行业从“保健康体”向“保带病体”转型。据保险机构数据,2024年带病体保险市场规模已突破120亿元,较2023年增长50%,预计未来5年有望发展为千亿级蓝海市场。
万亿级健康险蓝海已启幕,中高端医疗、带病体保险等能否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仍需行业进一步探索。当医疗险以破竹之势重塑市场格局,带病体保险在数据荒漠中拓荒,行业既需要产品创新的“利器”,更需生态重构的“远见”。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