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季度资管业务排名出炉 两家公募非货基金规模增超千亿元
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各项资管业务月均规模数据,包括基金公司管理的非货基金规模、私募资管产品规模,以及券商资管规模等多项资管数据浮出水面。从非货公募的月均规模排名来看,前五名分别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富国基金,与上一季度保持一致。

真金白银看好市场 今年以来公私募自购近30亿元
市场积极信号持续释放下,公私募自购步履不停。近日,思睿集团旗下私募海南思瑞基金宣布自购。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1月11日,今年以来私募合计自购金额超7亿元,公募基金自购股票型基金金额超21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国内财政增量方案确定和落实,后续经济复苏节奏有望超市场预期,A股整体估值将伴随上市公司基本面修复而震荡回升,结构性机会值得布局。

首尾业绩相差近100个百分点 主动权益基金谁居首谁掉队?
在近一个多月以来的回暖行情中,A股市场震荡之中仍保持向上姿态,盘面交投活跃。赚钱效应下,主动权益基金的净值反弹表现十分亮眼,尤其是重仓北交所以及科技类赛道的产品。不过随着行情的分化,主动权益基金之间的业绩分化也在加剧。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超过八成主动权益基金的产品年内收益为正,前十强的年内回报均超过51%。

外资加码中国资产 境外上市中国ETF吸金逾千亿
一系列增量政策正助推中国资产重估,外资加码中国的趋势也越来越清晰。10月,境外上市中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录得人民币1115亿元的净流入,截至月末规模达到人民币8180亿元,单月增幅为9%。与此同时,全球主动基金对中国股票的配置仓位也有所反弹。近期,贝莱德、富达、高盛等多家外资机构频频现身于A股上市公司调研名单,积极关注中国资产重估状况。

外资大幅流入!中国股票ETF规模持续增长 看好中国政策持续性
9月份以来,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ETF规模增长相当显著。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周五,在美上市的规模较大的5只中国股票ETF合计资产规模已超280亿美元,比8月底的资产规模增长了约140亿美元,接近翻倍。另有数据显示,10月境外投资中国的股票型ETF整体获1179亿港元资金净流入,流入幅度明显大于今年前9个月。“短期内,政策的支持可能符合市场预期。
上周公募调研次数近千次 德赛西威等股票调研次数位居前列
在行情回暖之际,公募机构仍在积极调研,从而更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同时为投资决策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支持。公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上周(11月4日—11月10日)共有137家公募机构参与了A股上市公司调研活动,覆盖到6大板块和72个申万二级行业中的167家上市公司,合计调研次数达939次。

私募最新解读!“未来核心在于基本面兑现”
随着市场期待已久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落地,基本面表现或将成为市场下一阶段的主要驱动。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并举行新闻发布会。面对这一市场预期已久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落地,多家私募机构对此做了进一步解读,普遍认为整体上符合预期。

这类基金 业绩回暖!
【导读】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业绩回暖平均收益达1.42%得益于流动性预期和存单供求关系改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业绩显著回升,不到半个月,年内平均收益提高了5个BP。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同业存单利率或出现波动,但对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仍具有较好配置价值。年内全部正收益近期,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业绩持续回暖,超九成产品的净值在11月7日、11月8日创下年内新高。

风险偏好修复 核心宽基ETF带头“吸金”
上周A股表现强势,“双创”以及小盘风格领涨。热门板块迅速切换,国防军工、券商、计算机等轮番上涨。业内机构认为,当前A股反转趋势已经确立,在风险偏好修复的过程中,预计成长风格会持续占优。值得注意的是,非货ETF扭转了此前一周资金净流出的态势,上周净流入超85亿元。

中信证券:关注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集成厂商、资本布局者等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人工智能与电机等核心元器件技术的迅速突破为新时代人形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带头引领下,2023年以来海内外人形机器人新品迎来“井喷”,各式产品和而不同。预计工业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场景,商业服务领域次之,家庭消费端将于最后应用但潜力最大。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