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TF基金持股超主动型基金表明投资者偏好
据媒体统计,ETF基金的持股规模已经超过主动型基金。相比主动型基金,ETF基金可以实时交易,不必等待收盘后统一结算市值,可以与各种期货、期权进行套利交易,能够避免基金经理的主观错误及过失,投资者更容易预期未来的收益状况。这也反映出了投资者偏好正在发生转变。如果投资者看好股市的未来发展,想买入基金分享股市的投资收益,肯定是希望更快获得基金份额,而不愿意等待。

千亿ETF 大手笔分红!
【导读】华夏上证50ETF即将进行超亿元分红,年内最高11月25日,华夏基金公告,旗下华夏上证50ETF即将进行超30亿元的大手笔分红,这一金额有望创该ETF有史以来最高单次分红纪录。统计数据显示,股票ETF今年以来累计分红总额已远超去年全年,主流宽基ETF成为分红主力。

公募基金积极让利投资者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将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等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特别是指数化投资。今年以来,权益类ETF规模已先后突破2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发展势头良好。

今年以来新发基金超千只 规模突破万亿份
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1002只,发行规模达10211.97亿份。其中,权益基金规模占比近三成。从整体规模来看,2023年末,公募基金规模为27.6万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2万亿元。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超4万亿元。其中,自9月底市场反弹以来,权益基金规模增长明显。

公募个人养老金产品亟待提升吸引力
个人养老金试点2年来,尽管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持续扩容,但在震荡的市场行情中,部分基金净值回撤较大,投资者持有体验欠佳。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需求大增的养老金融市场,基金公司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精准匹配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方能获得竞争优势。

信心何来 投资何往——头部私募基金经理探讨震荡市“攻守道”
“绩优基金经理看后市”系列访谈信心何来投资何往——头部私募基金经理探讨震荡市“攻守道”◎记者马嘉悦聂林浩每一轮快速上涨后,都会经历一段煎熬的震荡市,如何在震荡市中防守反击,考验着每一位基金经理的投资智慧。未来市场会如何演绎?震荡市下哪些机会值得把握?在投资策略上如何做到攻守兼备?从11月下旬起,上海证券报推出“绩优基金经理看后市”系列访谈栏目。

进可攻 退可守 “固收+”基金日益受宠
近日,行情进入新的演绎阶段,能攻善守的“固收+”基金产品关注度提升。从赎回潮后的平淡期,到渠道端重新关注,再到震荡市场中的投资新宠,“固收+”基金以其稳健性与适度进取的投资策略,赢得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展望未来,“固收+”基金或将成为资管机构的重点布局领域,为投资者提供兼具安全性与收益性的理财新选择。

中美互联网股票强劲上涨 15只QDII涨逾三成
今年以来,QDII基金整体收益率居各类基金榜首,在重仓股大涨的带动下,15只QDII涨逾三成。业内建议投资者择基时关注投资区域、规模大小、历史业绩等因素。数据显示,今年以来QDII基金整体平均收益率为12.03%,远超股票型基金8.12%、混合型基金2.57%、FOF基金4.07%的整体平均收益率。

ETF赛道竞争白热化 公募行业格局生变
中证A500“攻城略地”的“硝烟”还没有散去,基金公司又发力新的产品。在指数编制规则调整后,上证180ETF这一传统品种迎来扩容,日前已有8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这一产品。与此同时,指数基金对市场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股票指数基金持有A股的市值已经高于主动股票型基金,在指数投资领域抢占先机的基金公司规模也有显著提升。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