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公司:乐观情形下港股还有约20%的上涨空间
5月6日消息,中金公司研报表示,本轮港股行情主要由资金面推升的估值驱动。经过了近期快速上涨后,短期已经透支明显。若风险溢价回落到去年中和年初的水平,分别对应约2%—7%的上涨空间。若后续政策持续发力,推动乐观情形下盈利增长10%,对应约20%的上涨空间。

新基金发行连续两个月超千亿元
资金端积极信号不断显现。一方面,新基金发行暖意频现,4月新基金发行超过1400亿元,这是新基金连续两个月发行规模突破千亿元,当前还有近百只基金正在或者即将发行。另一方面,数百亿元资金借助ETF入市,仅“五一”假期前两个交易日,货币ETF出现明显净赎回,股票型ETF净申购额则超百亿元。

基金发行份额再次超千亿关口 债基挑大梁
4月新基金发行市场保持热度,基金发行数量超百只,发行份额再次超过千亿关口。与3月相比,新基金发行总份额小幅下降,不过平均发行份额仍保持上升态势;债券型基金爆款频现,有6只基金触及80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进入5月,多家公募机构表示,后续A股指数或将保持窄幅震荡,需把握结构性机会。从细分领域看,受到新“国九条”提振,红利策略及扩散行情或值得继续关注。

低配股成公募基金“座上宾” 释放技术性牛市信号
随着各路资金持续加持,A股、港股市场明显反弹,技术性牛市真的来了吗?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4月开始,公募资金由守转攻,不少公募抱团股的仓位开始让位于低配股,使其渐成公募的“座上宾”。这也意味着,基金经理已从“赚业绩增长的钱”向“赚估值提升的钱”转变,风险偏好不仅显见拐点,而且获得了大幅的提升。赚钱效应开始显现近期,中国股票资产的表现可谓画风突变。

权益型公募布局固收尝到甜头跟风“照抄作业”恐难如愿
2023年以来,权益行情多有低迷,但得益于“债牛”给力,一些公募基金的规模仍实现了稳步增长。不少以权益产品为主的公募基金不断发力固收业务,开启了第二增长曲线,固收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的“第二张面孔”。从多只规模达数十亿元的“爆款”产品来看,公募业务以固收为基本盘的规律持续应验,且“布局一年即见效”的观点似乎仍难证伪。

私募证券基金运作迎“行动指南” 机构表态持续提高风控合规水平
私募证券基金运作迎“行动指南”。4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正式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运作指引》),自8月1日起施行。幻方量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运作指引》完善了私募证券基金行业制度供给,旨在规范机构投资行为、引导其提升专业能力、增强投资者保护,持续强化行业优胜劣汰。

中国资产火了 258亿元资金加仓宽基ETF
近日,受国内利好政策不断、全球资金对中国市场信心提升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上升,A股、港股市场均表现强劲,上证指数站上3100点,恒生指数也上演九连阳,创下2018年以来的最长连涨纪录。从资金动向来看,机构加仓明显,北向资金持续净买入,A股ETF也被大幅加仓,部分港股ETF则被资金获利了结。258亿元资金加仓宽基ETF1月底以来,北向资金持续净买入。

公募前4个月首尾业绩差超六成
今年前4个月,A股三大股指均实现上涨,公募业绩也由此进一步拉开差距。截至4月末,公募业绩首尾差也由3月末的55.67%扩大至61.56%。在市场走势上扬的背景下,公募新发、分红规模也均同比上涨,分别超3800亿元、540亿元。有观点认为,年内公募发行、分红同比增长趋势有望延续,主要由于市场环境回暖、基金赚钱能力提升。


两大机构持仓全透视!社保基金重仓持股名单出炉 连续重仓8股5年及以上!
A股2024年一季报披露正式收官。一季度,机构投资者进行了哪些调仓换股动作?风向如何?证券时报·数据宝制作发布《社保基金持仓市值排行榜》与《QFII持仓市值排行榜》,一文纵览两大机构调仓换股动向。社保基金持仓市值历史同期次高作为A股市场重量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社保基金的持仓动向备受市场关注。
本周焦点